当前位置: 首页 > 营商频道 > 经贸资讯 > 内容

毛桥村:游客慕名远来增添不少人气

日期:2019-02-02 作者: 信息来源:上海嘉定 浏览:

上海嘉定区毛桥村,与江苏太仓毗邻,至上世纪60年代仍是遍地农田,是上海市郊一个典型农村。过去,每年过年前的这段时间,毛桥村的主妇们都是忙碌的。这种忙碌源自于农村对于过年的种种“讲究”。高建兰26岁那年嫁到毛桥村,现在已经69岁了,她记得往年这个时候,家里已经在大扫除了:“腊月廿三要送‘灶君公公’,在这之前家里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要打扫干净,被子被单也都要洗一遍。”

731649675b0a49219ebe10c4402fc3c9.jpg

在毛桥,过年前的每一项准备工作都是有“讲法”的。比如,屋檐上要插上冬青枝和芝麻杆,寓意“四季常青”和“节节高”;又比如,包汤团叫做“百岁圆”,寓意“长命百岁,阖家团圆”;而炒花生则叫作炒“福禄”,寓意来年“福禄双全”。高建兰还强调:“家里有小孩子的,过年前炒‘福禄’一定不能炒得太早。小孩子嘴馋,炒得太早,还没等到大年夜就全吃完了。”

物质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妇们过年前的忙碌。高建兰的邻居陈琴芳今年65岁,她记得当年为了准备过年时的鸡鸭鱼肉,要到浏河对岸的江苏太仓去买:“凌晨两三点钟就要出门赶去排队,去晚了就啥都买不到了。”

时过境迁,作为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毛桥村发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先后获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作为集“健康、生态、小吃”三大特色为一体的上海乡村旅游综合体,“毛桥集市”去年6月至11月,累计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

毛桥村出名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为这个村落增添了不少人气。76岁的朱成龙和74岁的毛兰婷老两口在毛桥村生活了一辈子,他们家的院子紧贴着“毛桥集市”。朱成龙说,天气暖和时,他们每晚都要去集市散散步:“以前一到晚上,村里黑灯瞎火一片。现在集市搞起来了,环境好了,人气也旺了。”

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两位老人则表示“笃定”得很,无需特意准备些什么:“想买点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嘛!村里的便民超市应有尽有,去华亭镇的大卖场也方便,骑自行车一刻钟就到了。”生活富足了,曾经过年的那些“讲究”如今大多“化繁为简”。朱成龙说:“以前年夜饭一定要烧一条鱼,但放在台面上,只能看不能吃,这叫‘年年有余’。现在天天像过年,年夜饭真烧条鱼,大家还未必有胃口吃。”

来源:《上观新闻》节选

来源:上海嘉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