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书记指出,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前期,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在深入基层调研时,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营商环境有了很明显改善,但在政府服务的机制、流程等方面,仍有优化提升的空间。主要存在:
网上办事不够便捷。目前,网上办理率还不高,一方面是公众知晓度不高,另一方面是政务数据基础还比较薄弱。
事项办理不够集中。办事存在“多头跑”现象,好多事项仍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统一进驻行政服务中心。
窗口办理不够高效。到窗口办事时,需要跑多个窗口,重复排队递交材料,不够便捷高效。
企业服务不够精细。企业对办事流程不熟悉,前期材料准备耗时较长,部门对企业业务指导还需加强。
作为嘉定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立足企业群众服务需求,以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一网、一门、一窗、一站”通办机制,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助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 做深“一网通办” 线上服务更“畅”
按照“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改革要求,推进区“网上政务大厅”与市“一网通办”数据对接。目前,线上实现354项审批事项和249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全部登载上网,涉及全区29个职能部门、12家街镇,审批事项全部接入“一网通办”统一受理平台。线下行政服务中心148项审批事项全部接入“一网通办”统一预约系统。
去年8月,中心水务局窗口完成了第一件全流程网上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社会投资类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核。从7月26日网上正式受理,到8月3日印发,8月7日行政许可寄送至申请人,整个流程只需要2周,申请人也不用往返实体大厅,申请全程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进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 做实“一门通办” 事项集成更“全”
目前的行政服务中心受制场地条件,进驻事项有限。新行政服务中心位于老中心南约100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目前大楼主体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今年可以投入使用。
新行政服务中心计划设立商事登记、投资建设、创新创业、不动产登记、民生综合、资源交易等六大功能区,基本做到涉企和涉及个人事项全覆盖,本市优化营商环境2.0版本中提出的涉税和惠企综合窗口将全面进驻。同时,将与温州市、苏州市主动对接,争取做到部分事项异地通办。新行政服务中心启用后,办理事项将从目前的237个增加到630多个,基本实现进“一扇门”办几乎所有事。
🔷 做优“一窗通办” 窗口服务更“便”
事项分类集成。聚焦重点领域,整合部门审批事项,中心内设立商事登记和投资建设2个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提供“菜单式”服务,首批上线药店、餐饮店等申请办理8个主题“套餐”,实现一站式全流程办理。其中,开药店“套餐”的办理时间从60天缩短至10天左右。
业务零差别受理。在商事登记、投资建设功能区设立综合窗口,将原18个专窗整合为10个综窗,探索“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新模式,打造“全科医生”式服务,一期试点已实现82项事项的零差别受理,目前正在逐步推进二期试点,总体事项将达到194项。
服务效能提升。从去年12月开始试点,截至2019年2月底,综合窗口已办理各类申请2000余件,全部做到零差别受理,满意率为100%。推进综合窗口与市电子证照库、“一网通办”总门户对接,开通移动掌厅预约查询等服务功能,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做细“一站通办” 项目服务更“优”
建立以中心为总站、街镇为分站的“1+10”代办服务体系,首批117名代办员持证上岗,服务于区内重点项目,代办总站推出了“五个一”工作制度和“小锦囊”个性化特别服务,开展代办员挂职锻炼,强化业务培训,代办水平全面提高。
去年,推动15个项目顺利开工,12个项目顺利拿地。大众MEB、国轩、上汽变速器等一批重点项目在代办员的全程专业服务下,推进效率倍增,其中,大众MEB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创造了审批新记录,在48小时内完成从拿地到获得施工许可证。
2019年,中心将围绕区委提出的“项目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政府的服务周期就有多长;企业的需求清单有多长,政府的服务菜单就有多长”工作要求,进一步做细做实服务功能,重点是发挥总站、分站体系的作用,把各站点建成政务服务“供需”信息对接的“集散地”,建成融各类服务人才于一体的“桥头堡”,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感受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