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开始,上海开启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为了更好地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园区上下可谓“各显神通”。
嘉定工业区一家企业就在这两天推出了一项新的公司规定,员工垃圾不分类,将直接影响个人考核。
统嘉集团
上海统嘉集团成立于2007年10月,是一家以猎头、劳务输出、生产制造外包、人力资源外包、财务外包、培训学校、投资服务、园区招商、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产品生产加工等项目集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公司。集团公司先后在上海嘉定工业开发区、外冈工业园区投资了3亿元人民币成立了统嘉创业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创业。
走进上海统嘉集团可以看到,干湿二分类的垃圾桶分布在每个办公室的角落,而楼道上四个不同颜色的四分类垃圾桶一字排开,并标注了详细的分类指示,每个桶无论盖子还是桶身都干干净净,公司整体环境也显得干净、整洁、温馨。
据统嘉科技副总柳清介绍,在正式施行垃圾强制分类前一段时间,公司就对垃圾桶进行了重新的设置,对每个楼层的垃圾桶统一进行四分类标贴,并在主要位置醒目张贴垃圾分类标识,确保硬件配置标准、到位。同时每个楼层的垃圾桶都由专门的保洁人员负责,并在最后垃圾清运前进行二次分拣来避免一些不分类、错误分类的情况。在倡导公司员工进行正确垃圾分类的基础上,鼓励大家进行垃圾减量,动员全员上下一起做好这件事情。
公司职员陆忆英向小编展示了一下,她准备将中午吃水果后剩下的果皮打包好准备带回家。她告诉小编:“我们现在都习惯了,自己每天工作时间产生的垃圾也就这么几类,一般按照类别丢到相应的垃圾桶内,有的就直接顺手带回家了。”
统嘉集团的员工中午都在所在高科园区的食堂内就餐,不鼓励员工自带食品进行就餐,公司的湿垃圾产生量本来较少,现在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公司更是规定,如果员工偶尔错过饭点叫了外卖或者在休息时候吃了零食,吃完以后必须自己将吃剩的食物以及外包装带回去处理掉,不允许随意丢弃在公司任何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民行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是否在推行上动了真格,是否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感,是否都认识到了这项举措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前不久,公司联系实际出发,制定了将员工垃圾分类参与度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的规定,具体由专人不定期巡访每层办公楼了解各部门垃圾分类情况,两次以上检查出问题的个人,将作为员工个人考核的其中重要一项按照比例进行扣分,分值将直接影响到工资,责任难以界定的将追究部门主管责任,目的是激励所有员工更认真地进行垃圾分类这一项工作。
上海统嘉集团副总薛建明告诉小编,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在公司推进得还是很顺利的,目前还没有发现员工因为违规丢垃圾被扣分的情况,大家的环保意识也逐步在提高,公司方面做过统计保洁人员以前每天总得要收5至6大袋垃圾,现在减少到1至2袋左右,垃圾的总量减少约有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