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步入了第三个年头,今年,沿街商铺的生活垃圾管理,第一次被纳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考核标准……
13条主干道、824家沿街商铺,它们能不能扎紧垃圾袋,管好每天120桶的垃圾呢?跟着小嘉去嘉定这个街道看看吧。
每天早上9点刚过,悠扬的《梁祝》就开始回荡在仓场路上。听到熟悉的旋律,仓场路上开门营业商铺的负责人都会提起各自的垃圾往店铺门口走……
因为大家知道,这是新成路街道沿街商铺倒垃圾的“集结号”,错过了这次,可能就要再等上三四个小时。这对于普通的店家来说问题并不大,但对一些餐饮商铺而言就有些麻烦了。
“错过了一次,可能湿垃圾就要溢出来。”鸿生面馆是仓场路上的老字号,店长黄学飞表示,从去年6月开始,街道就实行每日三次上门收运的模式,餐厅也根据4个小时内湿垃圾产生量添置了专门的湿垃圾桶。“每次一听到《梁祝》的声音响起,员工就会早早地把分类好的干湿垃圾桶抬出来。这已经养成了习惯。”
迎新保洁公司的垃圾装卸工,正在商铺垃圾收运车旁帮着某餐厅员工称重、倾倒。小嘉看到,与小区的垃圾清运车不同,商铺垃圾清运车更小,车上摆放着2个干垃圾桶,五六个湿垃圾桶,商家把各自的干湿垃圾对应倒进环卫公司的桶内,环卫公司则会把不同垃圾送到相应的垃圾处置点。
据迎新保洁公司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开始,新成路街道沿街商铺就开始实行每日三次“无桶化”上门垃圾清运,道路沿线商铺门前则不再设置垃圾桶。这种模式有效缩减了垃圾滞留的时间,避免垃圾长时间露天堆放,从而解决脏水溢出、散发异味等问题。
据统计,现在新成路街道商铺每天的湿垃圾收集量在30桶左右,其他垃圾约90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落地,有效提升了沿街商户垃圾分类质量,街面环境卫生情况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分靠清,七分靠管。为了进一步强化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今年,新成路街道加大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对沿街824家商铺逐一发放宣传单,点对点宣传,搭建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平台。
与此同时,新成路街道还对沿街商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督查和巡查机制。相关部门介绍,下一阶段对个别不配合甚至抗拒垃圾分类工作的个人和商家将重拳出击,由城管部门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作者:嘉融媒记者周杨、张馨文
编辑:唐敏、武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