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团队为中学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
中学期间就能参与科研工作,体验完整的科研过程?竟有这样的好事?
今天(11月13日),首届“未来少年科创营”开营仪式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举行。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来自上海市上海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市洋泾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上海市市东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等学校的8名学生一一结对,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
中国工程院张志愿院士、王红阳院士的代表陈磊研究员、丁健院士的代表陈奕研究员、吕西林院士的代表李培振教授、吴志强院士的代表杨婷副研究员、涂善东院士的代表高阳教授、董绍明院士的代表阚艳梅副研究员、陈杰院士的代表朱忠攀博士,嘉定区科委、科协负责人,东华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首届未来少年科创营学生家长代表等出席开营仪式。
据悉,未来少年科创营将按照“一生一院士、一生一方案”原则,由一位院士亲自为一名学生量身打造学习培养方案,在为期一年的培养周期内,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实验创新,完成探索科技奥秘、科创营学习、撰写课题报告等一系列科创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营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将协同东华大学教务处,全程跟踪进行质量监控,并组织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参观,以及各团队之间的交流活动。一年后,学生需要提交结业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论文、科研报告、调研报告等内容,由院士团队评估学生是否准予结业。
未来少年科创营院士导师代表张志愿院士
“目标是自高中阶段教育开始,引导杰出人才积极投身科研事业,矢志报国。”未来少年科创营院士导师代表张志愿院士在开营仪式致辞中表示,未来少年科创营在院士与学生之间架设了一座直联直通的桥,让院士更早接触培养优秀的高中生,这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成为达到党和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从小爱探索、乐钻研的嘉定区第一中学高一学生谢雨辰告诉记者,她一直很好奇:科技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能量?科技是怎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改变的?因此,她希望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参观一些建筑物,所以我对土木工程、建筑学有很大兴趣,我希望在这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未来少年科创营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主任汪航
未来少年科创营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主任汪航表示,该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就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切身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我们希望,可以让学生在为期一年的科创营活动中,悟到科研精神,学到科学知识。”他透露,未来少年科创营恪守公益项目属性,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
未来少年科创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联合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嘉定区科委主任谢东升表示,“未来少年科创营是最高标准的顶尖少年科创培养项目,以院士们为代表的科技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以优秀学子为代表的下一代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希望各位同学能认真学习、不懈努力,追随院士们的脚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报国。”
一起来看首届导师名单↘
(按年龄排序)
张志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人⺠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
丁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生命与健康专⻔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吕⻄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涂善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董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陈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教授,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撰稿:杨育杰
编辑:唐敏、徐宇
文字: 杨育杰
编辑: 唐敏、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