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1-00037 | 发布机构: | 区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1年08月02日 | 主题分类: | 季度分析 |
关键词: |
2021年1-6月嘉定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6月,嘉定区工业经济稳中趋缓,区属规模工业韧性较强,各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较稳。同时,车用芯片短缺问题持续发酵,导致部分企业排产受限,影响全区规模工业增速。
一、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同比增速持续放缓,当月生产波动下滑
6月份,受上汽大众及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减产影响,全口径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0.3亿元,同比下降21.4%,环比下降13.8%。其中,区属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7.7亿元,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2.4%;部市属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2.6亿元,同比下降44.4%,环比下降33.5%。
1-6月,全口径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38.1亿元,同比增长11.7%,两年平均下降7.4%。其中,区属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25.1亿元,同比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3.5%;部市属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13亿元,同比下降2.3%,两年平均下降1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月度完成情况
(二)区属效益显著改善,亏损情况仍需关注
区属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1-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5.8亿元,同比增长26.3%,两年平均增长5.6%;实现利润总额111.1亿元,同比增长63.3%,两年平均增长16.9%。全口径效益增速恢复相对较缓,1-6月,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4%、2.4%,两年平均分别下降4.2%、14.1%。1-6月,企业亏损额为18.4亿元,较上期扩大3.5亿元,两年平均增长13.9%,较上期扩大14.6个百分点。
(三)郊区比较优势趋弱,增速水平市郊倒数
从各郊区比较看,1-6月,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为13.5%,较上月及同期分别回落0.2个及1个百分点,总量领先优势进一步缩小;两年平均下降3.9%,位于市郊最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依旧位居沪郊第三,占全市战新产值的比重与同期持平,两年平均增速低于全市平均5.9个百分点。
(四)街镇运行普遍企稳,近半街镇落后于序时进度
从增速情况看,大部分街镇工业生产较2019年同期有较大增幅,两年平均增长都已回正。而受辖区内重点企业影响,安亭镇及嘉定镇街道两项增速仍处负增长区间。对标全年目标完成情况看,工业区、安亭镇、徐行镇及外冈镇区属产值未达50%的序时进度,其中,工业区及安亭镇落后2个百分点以上。
二、工业运行主要特点
(一)汽车产业增速收窄,零部件业稳中趋降
1-6月,汽车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60.2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较上月收窄11.8个百分点。拉动全口径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9个百分点,拉动力低于非汽车产业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2.3%,较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因本月汽车产业生产整体走低,6月份汽车零部件业当月产值同比下降12.8%,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2.2亿元,同比增长25.7%,两年平均增长0.6%。
汽车产业及汽车零部件业分月度累计增速走势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突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6月,战新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7.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24.9%,高于同期1.6个百分点。可比增长25.8%,快于规模工业1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快于规模工业10.3个百分点。拉动全区规模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贡献及引领作用凸显。
1-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分领域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 |||||
工业总产值 | 占全口径工业比重 | 可比增长 | 增速与全市平均比较 | 两年平均增长 | |
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 | 607.7 | 24.9 | 25.8 | 6.2 | 6.4 |
新能源 | 12.9 | 0.5 | 13.8 | -18.3 | 15.7 |
高端装备 | 61.2 | 2.5 | 33.5 | 9.0 | 7.5 |
生物 | 55.8 | 2.3 | 23.9 | 7.3 | 23.1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182.9 | 7.5 | 6.3 | 10.8 | -5.2 |
新材料 | 116.4 | 4.8 | 27.7 | 5.0 | 7.1 |
新能源汽车 | 86.7 | 3.6 | 109.1 | -141.2 | 22.3 |
节能环保 | 104.5 | 4.3 | 21.2 | -6.6 | 11.1 |
数字创意 | 0.7 | 0.0 | 22.0 | -43.1 | -3.1 |
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子产业之间存在重复,计算总数时剔除重复,与各子产业相加不等。
(三)“三个千亿级”产业规模不一,区域发展仍不均衡
1-6月,规模工业涉 “三个千亿级”产业的企业160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349.3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汽车新四化”产业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规模总量及增长速度均居首位,60家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175.6亿元,同比增长51.4%。67家“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156.9亿元,同比下降0.5%。49家“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出62.1亿元,同比增长16.8%。
(四)三资企业复苏较快, 港澳台资增速领跑
上半年,与内资企业相比,三资企业生产恢复情况明显较强,头部企业拉动效应显著。1-6月,三资企业(不含上汽大众)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25.9%,两年平均增长4.8%,两项增速分别高于内资企业6.4个、5个百分点。其中,港澳台资及外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27%、25.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