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0000000000000000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2015年11月20日 | 主题分类: | 季度分析 |
关键词: |
嘉定区外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外资企业[[1]]作为我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脚步共同成长,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实现共赢。本文主要依据我区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按在地统计原则,对本区外资企业的单位数、从业人员、财务状况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现状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外资产业活动单位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外资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的增长;占全区单位数7.6﹪的外资单位吸纳了全区单位从业人员的35.8﹪,对全区单位从业人员的贡献率超过36﹪
2013年末,我区外资单位数1974个,从业人员30.78万人,与二经普[[2]]比,外资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分别增加316个和5.79万人,分别增长19.1﹪和23.2﹪。这主要是由于外资产业活动单位的快速增加,对外资单位数及从业人员的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外资产业活动单位数从二经普的106个增加到三经普[[3]]的373个,增长251.9﹪,拉动外资单位数增长16.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从二经普的1.02万人增加到三经普的5.92万人,增长480.4﹪,拉动外资从业人员增长19.6个百分点。而外资法人单位数1601个,增加49个,从业人员24.86万人,增加0.89万人,对外资单位数及从业人员增长的拉动力减弱。外资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占全区单位数7.6﹪的外资企业吸纳了全区单位从业人员的35.8﹪,平均每个外资单位吸纳从业人员156人,是内资单位的6.8倍,对全区单位从业人员的贡献率达36.4﹪。见表一。
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外资法人单位中外商投资企业超过六成,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成为外资企业的中坚力量
2013年末,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92个,从业人员6.18万人,分别占外资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37.0﹪和24.9﹪;外商投资企业1009个,从业人员18.68万人,分别占63.0﹪和75.1﹪,外商投资企业单位数占比超过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占比超过50.2个百分点。其中,独资、合资企业在外资法人单位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独资、合资企业共1435个,从业人员22.93万人,分别占外资法人单位的89.6﹪和92.2﹪,分别比二经普增长9.8﹪和12.5﹪,共同拉动外资法人单位数增长8.4个百分点,拉动从业人员增长10.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外资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增长的中坚力量。见表二
2、分街镇看,七个街镇聚集了九成多的外资法人单位,且聚集区域相对固定
马陆、安亭、嘉定工业区、江桥、南翔、徐行和外冈等七个街镇聚集了九成多的外资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该格局自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以来一直未被打破。从绝对量看,外资法人单位数达到100家以上的街镇有5个,分别是马陆镇451家、安亭镇319家、嘉定工业区266家、江桥镇154家和南翔镇111家;50家以上的有三个街镇,其余4个街镇均在30家以下。外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在5万人以上的街镇有3个,分别是安亭镇7.77万人、马陆镇5.72万人、嘉定工业区5.27万人;1万人~5万人的有4个街镇,1万人以下的有5个街镇。从增速看,外资法人单位数增长的街镇有7个,分别是真新街道、新成路街道、嘉定工业区、嘉定镇街道、安亭镇、江桥镇、华亭镇,其中,增幅最高的是真新街道,增长92.3﹪;下降的有5个街镇,分别是马陆镇、菊园新区、外冈镇、南翔镇和徐行镇,其中,马陆镇降幅最大达10.5﹪。从业人员增长的街镇有5个,分别是新成路街道、真新街道、嘉定工业区、安亭镇和华亭镇,其中增幅最高的是新成路街道,增长296.8﹪;下降的有7个街镇,降幅最大的是嘉定镇街道,下降92.9﹪。见表三
3、分行业看,外资法人单位覆盖了绝大部分第二和第三产业
除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金融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4个行业外,外资法人单位全面渗透。从行业分布来看,八成以上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到两成。第二产业1289家,占80.5﹪,比二经普减少150家;第三产业312家,占19.5﹪,比二经普增加199家。在第二产业中,除3家建筑业外,均为制造业。制造业外资法人单位数1286个,从业人员22.52万人,分别占第二产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的99.8﹪和99.9﹪,分别比二经普下降10.3﹪和2.7﹪。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外资法人单位数164个,从业人员1.30万人,分别占第三产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的52.6﹪和56.0﹪,分别比二经普增长209.4﹪和210.8﹪,对第三产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8﹪和58.3﹪,拉动第三产业单位数增长98.2个百分点,拉动从业人员增长108.6个百分点,成为带动第三产业的领头羊。见表四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呈现第二产业占比缩窄,第三产业占比扩大的趋势。2013年末,第二产业外资法人单位数占比从二经普的92.7﹪下降到三经普的80.5﹪;从业人员占比从二经普的96.6﹪下降到三经普的90.7﹪。而与此相对第三产业外资法人单位数占比则从二经普的7.3﹪上升到三经普的19.5﹪;从业人员占比从二经普的3.4﹪上升到三经普的9.3﹪。这也正是我区发展转型过程中外资企业在产业结构中所表现出的新常态。
4、从规模看,外资法人四上单位占据半壁江山,从业人员近九成,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接近或超过九成
2013年末,外资法人四上单位[[4]]数722个,占外资法人单位数的45.1﹪,从业人员22.25万人,占外资法人从业人员的89.5﹪。其中,单位数从高到低排序为:规模以上制造业634个,规模以上服务业37个,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27个,房地产开发业18个,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4个,建筑业2个;从业人员从高低排序为:规模以上制造业20.38万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1.07万人,规模以上服务业0.64万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0.11万人,房地产开发业0.04万人,建筑业0.01万人。
(二)外资企业经营效益
1、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
外资企业营业状态良好,资产规模、实收资本扩张明显,营业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翻倍增长,企业效益日益提高。在蛋糕做大做强的同时,外资企业也在转型升级,行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工业占比下降,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业占比上升,由工业独大变为工业做强多行业发展的新格局。
2013年末,外资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01.99亿元,实收资本991.10亿元,分别比二经普增长1.5倍和76.6﹪;全年营业收入6759.25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04.90亿元,营业利润528.05亿元,分别增长1.8倍、3.4倍和5.6倍;营业利润率7.81﹪,比二普提高4.51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企业资产总计2684.92亿元,实收资本583.27亿元,分别占外资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和实收资本的72.5﹪和58.9﹪,与二经普比,分别增长1.1倍和16.3﹪,占比则分别下降14.4个和30.5个百分点;全年营业收入4130.03亿元,占外资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61.1﹪,与二经普比,增长1.3倍,占比下降14.1个百分点;营业利润466.56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99.34亿元,分别占外资法人单位营业利润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88.3﹪和94.7﹪,分别比二经普增长5.3倍和3.3倍。营业利润率11.3﹪,高于外资法人单位平均水平,比二经普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以其总量大、占比高、增速快、效益好立于行业之首。
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服务业这5年单位数快速增多,资本规模快速扩大,这四个行业资产占比之和从二经普的13.1﹪提高到三经普的27.5﹪,实收资本占比之和从二经普的10.6﹪提高到三经普的41.1﹪,分别提高了14.4个和30.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总量扩大,四个行业营业收入占比之和近四成,比二经普提高14.0个百分点。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速度效益也进一步提升。营业利润快速增加,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5倍,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服务业扭亏为盈。营业利润率(除批发和零售业外)均超过外资法人单位的平均水平。这四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外资中也逐步占有了一席之地。见表五
2、外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1)R&D经费投入强度
R&D研发企业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
2013年,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外资企业7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外资企业的12.1﹪,共投入R&D研发经费46.49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R&D/主营业务收入)1.24﹪,高于全区0.04个百分点。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外资企业从2008年的34家发展到2013年的77家,R&D经费投入也从2008年的9.3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6.49亿元,5年中单位数增长2.3倍,R&D经费投入增长4倍。
(2)R&D经费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研究得到,R&D经费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系数+0.9775,呈高度正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取自2008年~2013年嘉定区规模以上工业(属地)R&D经费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6年的数据。R&D经费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作为两个变量,通过相关关系模型计算出R&D经费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相关系数。见表六
根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得出:r = +0.9775,说明企业R&D经费投入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高度正相关关系。
对上述资料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设R&D经费投入为自变量x,主营业务收入为因变量y,建立回归方程:。
通过模型公式计算得到:a=152.671809,b=29.35095524,x和y的回归方程为:
这意味着:当x每增加1个单位,估计可以平均增加29.3510个单位。或者说,当R&D经费投入每增加1万元时,估 计主营业务收入可以平均增加29.3510万元。
通过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取显著性水平),得出结论:在95﹪的概率水平下,R&D经费投入对主营业务收入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显著的。
二、问题
1、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明显偏小。外资法人单位中,第三产业这几年虽有较快发展,但无论是单位数、从业人员数还是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在外资法人单位中的份额不到四成,明显小于第二产业。当前我区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需要重点引进具有创新能力、行业引导能力的服务业企业。
2、投入创新研发的企业数量偏少。外资企业作为我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研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而言投入创新研发的外资企业数量偏少。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外资企业中有R&D经费投入的企业只占12.1﹪,低于有R&D经费投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2.5个百分点。只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才能更加有力的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升级。
三、建议
1、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步伐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到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档期,我区经济也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结构是否优化是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嘉定经济发展注入新亮点。
2、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主动适应招商引资新常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招商引资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招商引资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式,要全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注重投资结构和招商质量,做到服务精细化,目标精准化,落地精确化。要结合嘉定的实际,采取产业链招商、孵化器招商等形式,吸引技术含量高、互联网+的国际大公司落户嘉定。
3、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企业也一样。企业的创新与其经营成果高度正相关,创新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成果产出将会成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因此,谁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谁就能赢得市场。上海建立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号角已吹响,我区要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发挥科技资源、产业化空间、产业链配套的比较优势,继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创办产学研基地,把研发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集群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并在政策、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1]]本文所说的“外资企业”是指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总称
[[2]]“二经普”是指2008年嘉定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3]]“三经普”是指2013年嘉定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4]]“四上单位”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