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0000000000000000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2016年01月29日 | 主题分类: | 季度分析 |
关键词: |
嘉定区2015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重要任务,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的深度调整与换挡转型,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区经济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
2015年全区经济呈现出“总量稳中有升、增速稳中趋缓、结构稳中有优”的特点。全区实现增加值1756.1亿元,可比增长7.0%。其中,属地实现增加值1208.6亿元,可比增长7.1%,三次产业比重0.3:58.4:41.3,三产占比较去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商业经济较快发展,外商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
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 单位 | 人代会目标 | 1-12月 | 增幅% |
1.增加值 | 亿元 | 增幅7.5%左右 | 1756.1 | 7.0 |
#增加值(属地) | 亿元 | 增幅6%左右 | 1208.6 | 7.1 |
三次产业比重(属地) | / | 进一步提高 | 0.3:58.4:41.3 | |
2.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 | 797.1 | 6.4 |
#财政总收入(属地) | 亿元 | / | 624.6 | 12.4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增幅10% | 191.4 | 11.9 |
3.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300亿元以上 | 451.9 | -6.8 |
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增幅6%左右 | 4895.3 | -4.6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属地) | 亿元 | 增幅3%左右 | 3029.6 | -4.4 |
5.商品销售总额 | 亿元 | / | 4613.0 | 7.8 |
#商品销售总额(属地) | 亿元 | / | 2156.6 | 26.9 |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增幅12% | 872.9 | 22.2 |
7.合同外资 | 亿美元 | / | 15.4 | 31.6 |
8.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 | 188.3 | -12.9 |
#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90亿美元 | 94.6 | -5.0 |
注: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一、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政支出侧重民生
2015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97.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属地财政收入624.6亿元,同比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4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区实现税收总收入765.2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属地税收收入592.8亿元,同比增长13.5%。
2015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297.2亿元,同比增长50.2%。其中,“十一类”民生支出230.6亿元,同比增长71.3%,占全区财政支出的77.6%。
全区财政收支每月累计变动情况
二、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工业生产增长乏力。受宏观环境和汽车产业增速回落影响,2015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95.3亿元,同比下降4.6%。其中,属地产值3029.6亿元,同比下降4.4%。四个重点行业均呈现下降趋势,共实现产值2500.9亿元,同比下降4.0%。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产值1691.9亿元,同比下降0.2%。
经济效益不容乐观。2015年全区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9.1亿元,同比下降3.7%;实现利润总额252.8亿元,同比下降1.8%;亏损企业293家,亏损面为23.3%,较前三季度收窄4.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属地工业累计总产值和四大重点行业累计产值增长情况
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微弱优势。2015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43.7亿元,可比下降1.9%,占全区属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2%。其中,占比较低的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分别为34.6%、41.1%和32.2%;占比较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值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4.7%和5.2%;节能环保可比下降22.5%,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6.4个百分点。
1-12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产值
| 1~12月(亿元) | 可比 增长% | 增速与前三季度相比(百分点) | 占全区比重%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643.7 | -1.9 | -0.4 | 21.2 |
#新能源 | 5.8 | 34.6 | -4.0 | 0.2 |
高端装备 | 175.1 | -5.2 | 1.8 | 5.8 |
生物医药 | 40.4 | 41.1 | 0.4 | 1.3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254.2 | -4.7 | 1.3 | 8.4 |
新材料 | 124.4 | 0.0 | 0.8 | 4.1 |
新能源汽车 | 24.0 | 32.2 | -14.1 | 0.8 |
节能环保 | 32.6 | -22.5 | -16.4 | 1.1 |
三、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电子商务贡献突出
受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2015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613.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属地商品销售总额2156.6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2.9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已开业经营的6个商业综合体和1条新型商业街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7亿元,同比增长10.8%。线上消费较为活跃,2015年实现电子商务零售额545.6亿元,同比增长40.0%,带动全区社零额增长21.8个百分点。
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变动情况
四、服务业实现较好发展
2015年全区31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6.7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5.1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8.9%;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0.6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90.1%。
五、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下降态势
2015年全区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51.9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民间投资190.0亿元,同比下降13.9%。从主要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0.6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低于去年同期12.0个百分点;工业和社会事业下降较为明显,分别完成投资86.0和8.4亿元,同比下降13.6%和45.5%;房地产业从今年7月起转升为降,全年完成投资285.7亿元,同比下降4.5%。
六、房屋施、竣工面积双双增长,房产销售量价齐升
2015年全区房屋施工面积1759.0万㎡,同比增长11.8%;房屋竣工面积481.9万㎡,同比增长93.6%。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深化。保障住房施工面积43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保障住房竣工面积14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3.9%。
房产销售持续升温。2015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2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5%,实现销售额590.6亿元,同比增长70.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8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8%,实现销售额186.2亿元,同比增长139.4%。期房销售面积24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3%,实现销售额404.4亿元,同比增长51.0%。房产交易均价继续提升,市场化公寓和二手房全年均价分别为19612和16791元/m2,增幅分别为9.1%和14.5%。
七、外贸形势依旧严峻,外商投资快速增长
进出口额继续下降。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88.3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其中,出口总额94.6亿美元,同比下降5.0%;进口总额93.8亿美元,同比下降19.6%。进出口相抵,顺差0.8亿美元。今年以来,全区进口总额始终呈现两位数下降,出口总额自3月起出现小幅下降。
外贸出口和进口增长趋势
合同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5年全区吸收合同外资15.4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第三产业吸收合同外资14.4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93.3%,增速为41.9%,高于全区水平10.3个百分点。截至11月,实际到位资金6.1亿美元,同比下降29.5%。
八、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84.5亿元,较年初增长5.1%。其中,企业存款1102.1亿元,较年初增长3.7%;居民储蓄存款1082.4亿元,较年初增长6.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94.7亿元,较年初增长4.4%,其中企业贷款782.8亿元,较年初下降1.1%;个人贷款 311.9亿元,较年初增长21.5%,其中占据主体的个人住房贷款在楼市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实现贷款余额231.0亿元,呈现21.4%的高速增长,增幅自今年以来逐月加快。
九、节能降耗收效良好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能耗115.1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53%。实现单位产值能耗0.050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0.97%。分行业看,五大行业能耗增幅均呈现下降态势,其中,汽车制造业能耗同比下降0.7%,其余四大行业降幅均较大。
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
根据市调查总队核定,2015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830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与全区增加值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其中,城镇常住居民44453元,同比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26474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增速得以有效遏制
2015年,通过建立区镇村居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深化住宅规划控制、产业淘汰转型、梯度化服务等举措,使得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总量实现缓速下降。12月末,全区实有人口总量158.3万人,同比下降0.9%,其中来沪人员89.1万人,同比下降3.7%。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导入人口在大型居住社区和新城新建社区入住率提高的直接影响下增长较快,12月末为10.6万人,同比增长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