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16年04月19日 主题分类: 季度分析
关键词:

嘉定区1-3月经济运行简析

发布时间:2016-04-19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本区各级政府牢固树立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工作力度,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1-3月,全区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信贷稳定运行,消费市场成交活跃,工业生产低位开局,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

全区经济平稳增长,三产比重进一步提高。1-3月,全区实现增加值461.0亿元,可比增长5.3%。其中,属地增加值303.0亿元,可比增长7.8%。从属地经济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9.3亿元,可比增长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0亿元,可比增长15.0%,拉动属地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76.0%。三次产业比为0.2:55.9:43.9,三产增加值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2014年以来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780938d2ed3b4e77808defa4c48da7c4.jpg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突出,实现增加值26.0亿元,可比增长34.2%,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可比增长12.1%,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7.4%和25.7%。

财税收入平稳增长,金融信贷稳定运行。1-3月,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04.7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属地收入251.8亿元,同比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21.0%。全区实现税收总收入290.6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属地税收237.7亿元,同比增长14.0%。

属地税收中,第二产业实现税收81.0亿元,同比下降10.5%,第三产业实现税收156.7亿元,同比增长32.8%,三产税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目前已跃至65.9%。分行业看,在税收额突破20亿元的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57.6%和39.0%,对属地税收的贡献率达到35.2%和53.8 %。

历年第三产业税收占比

409126b222a8425bb827151******9121b.jpg

截至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4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其中企业存款与居民储蓄存款分别为1216.8亿元和1130.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和4.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8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 %,其中企业贷款83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个人贷款35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空前火爆,个人住房贷款明显提速,期末余额2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下行依旧,四大产业集群保持发展优势。1-3月,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67.4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汽车产业实现产值974.8亿元,同比下降1.8%。完成属地工业总产值727.2亿元,同比增长1.2%。1-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5亿元,同比下降7.4%,其中汽车产业实现利润70.3亿元,同比下降12.5%。属地工业经济实现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10.9%,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1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各月属地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利润增幅

b9b1abe45fb94f839f546f42c7598e08.jpg

1-3月,全区四大产业集群产值37.1亿元,同比增长28.0%,超过全区规模以上属地工业产值平均增幅26.8个百分点;分类来看,呈现出“三增一降”的格局,集成电路及物联网实现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4.8%;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实现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58.4%;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实现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141.4%;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在汽车产业颓势的映射下一路走低,实现产值4.9亿元,同比下降11.2%。

固定资产投资全线下降,民间投资相对活跃。1-3月,全区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4.8亿元,同比下降23.4%;其中,民间投资46.7亿元,同比下降4.2%。从投资领域看,呈现全线下降的态势,房地产投资65.6亿元,同比下降3.3%,占投资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1.3%提升至77.4%;工业投资11.0亿元,同比下降34.0%,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5.1%下降至13.0%;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事业投资分别完成3.7亿元和1.4亿元,同比下降81.0%和53.8%,占比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3.2和1.1个百分点。

近三年各投资领域规模比较

d42de88adf8540b2906de5790dd4fdb5.jpg

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房产交易量价齐升。1-3月,全区商品房(含动迁配套房)销售面积9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4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6 %,期房销售面积4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9%。商品房销售额164.7亿元,同比增长108.7%,其中现房销售额56.8亿元,同比增长148.0%,期房销售额107.9亿元,同比增长92.6%。在楼市热销的带动下,本区的空置房面积出现下降,1-3月全区待售面积26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

1-3月,全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7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8%,成交均价为2090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2.2%;存量商品房网上签约面积7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4.0%,均价1803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4.4%。

2015年以来各月商品住房成交面积和均价

34d42e2071f14a4dab9e5ca98e474cdb.jpg


消费品市场有序运行,电子商务平稳发展。1-3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7.5亿元,同比增长9.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8.9亿元,同比增长9.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7亿元,同比增长2.6%。 1-3月,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33.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属地商品销售额575.4亿元,同比增长 17.0%。在京东商城、国美在线、“找钢网”等一些大型电商企业的拉动下,1-3月全区实现网上商店零售额137.1亿元,同比增长15.8%。

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有所回升。1-2月,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13家,实现营业收入77.3亿元,同比增长24.6%,较去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5亿元,同比增长95.6%。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26.5%,占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27.7%。

人口增速得以控制,人口结构出现分化。去年以来,随着拆除违章建筑、整治群租和淘汰劣势企业等一系列人口控制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区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外来人口呈逐月下降趋势。截至3月末,全区实有人口总量162.53万人,同比下降0.2%;其中,来沪人员92.9万人,同比下降1.6%;但另一方面,随着大型居住社区的建成入住,加速中心城区人口的导入,目前已有导入人口10.8万人,同比增长9.3%。

2015年以来各月实有人口及其结构变动

052ea30ebae1486c93802884c0cc62c2.jpg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据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67元,同比增长9.5%;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增幅高出同期GDP实际增速1.3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723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3元,同比增长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