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区统计局 | |
发文日期: | 2017年05月10日 | 主题分类: | 季度分析 |
关键词: |
嘉定区2017年一季度商业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随着商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消费增长由传统行业向新型业态和新兴领域扩张,商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一、商业主要指标情况
(一)商品销售总额
一季度,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387.0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属地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99.8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总额601.1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商品销售总额的85.9%(见图1)。
图1 2016年、2017年一季度各月属地商品销售总额及同比增速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1.3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84.9亿元,同比增长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6%。
从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0.6亿元,同比增长5.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7亿元,同比增长23.1%。从增速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放缓,一季度累计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下降了3.6个和7.4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16年、2017年一季度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三)全市各区比较
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0%,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从总量看,我区排名第二,落后于浦东新区,比排名第三的黄浦区高出19.1亿元。从增速看,我区位列第九,较去年同期下滑了八位(见表1)。近年来,我区社零额的高速增长依赖于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随着京东等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增长趋于平缓,我区社零额增幅下降成为必然趋势。
表1 2017年一季度全市各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较
单位:亿元、% | |||
地区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 占全市比重 | 同比增速 |
全市 | 2750.4 | - | 7.8 |
浦东新区 | 517.3 | 18.8 | 8.1 |
嘉定区 | 241.3 | 8.8 | 6.0 |
黄浦区 | 222.2 | 8.1 | 3.1 |
闵行区 | 215.6 | 7.8 | 2.6 |
静安区 | 195.5 | 7.1 | 24.8 |
松江区 | 163.2 | 5.9 | 1.0 |
徐汇区 | 153.5 | 5.6 | 1.4 |
宝山区 | 152.6 | 5.5 | 8.2 |
奉贤区 | 146.0 | 5.3 | 2.3 |
普陀区 | 137.2 | 5.0 | 9.9 |
青浦区 | 133.6 | 4.9 | 2.9 |
杨浦区 | 122.4 | 4.5 | 7.6 |
金山区 | 110.9 | 4.0 | 10.6 |
长宁区 | 78.1 | 2.8 | 6.5 |
虹口区 | 73.3 | 2.7 | 0.5 |
崇明区 | 29.0 | 1.1 | 9.2 |
二、商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重点企业带动增长但拉动力趋弱
今年以来,重点商业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带动全区商业平稳增长。从销售总额看,全区205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重点商业企业共4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家。一季度,重点商业企业共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44.4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89.7%,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销售总额增长10.5个百分点。
表2 2017年一季度重点商业企业情况表
指标 | 企业数 (个) | 销售额 (亿元) | 增长 (%) | 占全区比重(%) | ||
合计: | 41 | 1244.4 | 11.6 | 89.7 | ||
销售总额 | 5-10亿元 | 17 | 27.4 | -0.2 | 2.0 | |
10-50亿元 | 12 | 47.9 | -7.7 | 3.5 | ||
50亿元以上 | 11 | 1169.1 | 12.9 | 84.3 |
从零售额看,重点零售企业的拉动力趋弱。全区年零售额1亿元以上的重点零售企业共40家,比去年同期减少2家,一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5.5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1.5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社零额增长1.7个百分点,拉动力下降了8.4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2017年一季度重点零售企业情况表
指标 | 企业数 (个) | 社零额 (亿元) | 增长 (%) | 占全区比重(%) | ||
合计: | 40 | 175.5 | 2.3 | 72.7 | ||
社零额 | 1-5亿元 | 27 | 13.4 | -12.9 | 5.5 | |
5-10亿元 | 9 | 13.4 | -8.7 | 5.6 | ||
10亿元以上 | 4 | 148.7 | 5.1 | 61.6 |
(二)汽车销售保持增长但零售有所下滑
一季度,汽车销售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实现汽车销售802.2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汽车批发782.6亿元,同比增长8.0%。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取消影响,汽车市场消费在去年已被提前释放,新车零售增速下滑。一季度,全区实现汽车零售19.7亿元,同比下降0.9%。新能源汽车累计仅售出17辆,实现销售额193万元(见表4)。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地补政策落地,以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出台,汽车销售模式更加多样化,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表4 2017年一季度汽车销售情况
单位:亿元、%
项目 | 3月 | 1-3月 | 同比增长 |
汽车销售 | 261.5 | 802.2 | 7.8 |
新车批发 | 253.9 | 782.6 | 8.0 |
新车零售 | 7.6 | 19.7 | -0.9 |
#新能源汽车 | 0.01 | 0.02 | 1186.7 |
(三)平台企业演化新兴经济模式
近年来,我区平台经济稳步发展,商业平台企业共6家,其中3家为重点网上交易平台,平台数量占全市重点网上交易平台的60%。从交易额看,受到平台企业业务转移因素影响,平台交易额同比下降。其中,齐家网因部分平台业务转移至齐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造成已转移的平台交易额未纳入平台统计中(4月起齐家网将按相关要求,按照平台口径统一上报交易额)。此外,新蛋网平台业务已转移至新蛋商贸(上海)有限公司,4月起将纳入静安区上报。一季度,重点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平台交易额110.1亿元,同比下降28.4%,占全市重点平台交易额的72.0%。从交易内容看,服务性消费增势强劲。其中,服务交易5.6亿元,同比增长54.4%;商品交易受齐家网业务转移影响,累计实现104.5亿元,同比下降30.4%;服务交易增速比商品交易增速高84.8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嘉境通”作为全区重点关注企业,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稳步发展,一季度,平台上交易商户16家,已成功吸纳京东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入驻,发展前景广阔。一季度累计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2525万元,其中进口1327万元,出口1198万元;交易商品167万件,其中进口95万件,出口72万件。
(四)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0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客房收入0.6亿元,同比增长3.1%;餐费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5.0%。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和餐费收入增长快速。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和餐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29.7%和19.6%(见表5)。
表5 2017年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
单位:万元、% | |||
指标 | 3月 | 1-3月 | 同比增速 |
营业额 | 15854 | 50090 | 12.8 |
客房收入 | 2737 | 6371 | 3.1 |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收入 | 138 | 321 | 329.7 |
餐费收入 | 12867 | 42821 | 15.0 |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 | 54 | 83 | 19.6 |
商品销售额 | 7 | 23 | -54.5 |
其他收入 | 243 | 875 | -9.7 |
注:本表不含汽车工业活动中心电子商务营业收入。
三、商业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对社零额拉动作用下降
随着电子商务由爆发式增长进入平稳增长,对全区社零额的拉动作用趋弱。一季度,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零售额140.5亿元,占全市网上商店零售额的50.5%,同比增长2.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3.4个百分点,其中京东和国美在线零售额增速分别下降了17.4个和7.7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带动全区社零额增长1.5个百分点,拉动力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5个百分点,对全区社零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4.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9.4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2016年、2017年一季度电子商务零售情况
(二)新增企业对全区商业贡献不突出
今年一季度,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共205家,其中新增企业14家,一季度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6亿元,占全区属地销售额比重仅1.8%,拉动全区销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对全区销售额增长贡献率为10.1%(见表6),成效并不明显。新增企业规模有限,拉动力不足,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表6 2017年一季度新增及存量企业拉动情况
单位:亿元、%、个 | |||||
项目 | 一季度 | 比重 | 增速 | 贡献率 | 拉动百分点 |
属地商品销售总额 | 699.8 | 100.0 | 21.6 | - | - |
新增企业 | 12.6 | 1.8 | 18.6 | 10.1 | 2.2 |
存量企业 | 687.2 | 98.2 | 19.4 | 89.9 | 19.4 |
(三)传统零售业态增长空间受限
随着嘉定百联、大融城、宝龙城市广场、太茂商业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相继开业经营,全区大型综合商业已达11个。一季度,综合商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亿元,同比增长52.9%,若剔除纯新增的4个综合体影响,综合商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3.1%。
新兴零售业态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商贸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零售业态的市场分额。一季度,传统百货、超市卖场、电器专卖等主要传统业态分别实现零售额1.0亿元、5.5亿元和1.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6%、12.9%和37.2%(见表7)。
表7 2017年一季度零售业态经营情况
单位:亿元、% | |||
业态 | 3月 | 1-3月 | 同比增速 |
传统百货 | 0.2 | 1.0 | -11.6 |
超市卖场 | 1.4 | 5.5 | -12.9 |
电器专卖 | 0.6 | 1.7 | -37.2 |
电子商务零售额 | 43.6 | 140.5 | 2.4 |
综合商业 | 3.7 | 12.9 | 52.9 |
(四)专业市场发展萎靡
在相关行业不景气、新兴业态冲击、市场搬迁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专业市场发展形势低迷。一季度,全区纳入统计的13家专业市场完成市场销售额54.3亿元,同比下降16.4%。其中,食用农产品类市场受搬迁、关闭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8.6%;五金机电类市场因需求不振等原因同比下降11.2%;装饰类市场在房地产交易萎缩形势下,同比下降4.5%。
四、街镇商业发展情况
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各街镇商业发展情况各异。从体量来看,工业区、安亭镇分别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33.9亿元和97.8亿元,占全区比重分别为62.0%和14.0%;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1.1亿元和23.4亿元,占全区比重分别62.6%和9.7%,商业体量明显超出其它街镇。从发展速度来看,马陆镇和工业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47.6%和32.0%;新成路街道和马陆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9.6%和33.6%(见表8)。
表8 2017年一季度各街镇主要指标情况
单位:亿元、%
街镇 | 销售额 | 增速 | 社零额 | 增速 |
全区 | 699.8 | 21.6 | 241.3 | 6.0 |
新成路街道 | 6.4 | 27.5 | 3.4 | 39.6 |
真新街道 | 27.7 | -18.2 | 7.8 | -9.7 |
菊园新区 | 7.9 | 4.3 | 5.6 | 5.8 |
嘉定镇街道 | 17.8 | 5.4 | 10.6 | -6.6 |
南翔镇 | 22.4 | 21.6 | 7.6 | 1.5 |
安亭镇 | 97.8 | 9.9 | 23.4 | -4.8 |
马陆镇 | 43.7 | 47.6 | 14.7 | 33.6 |
徐行镇 | 4.6 | 20.3 | 1.8 | 14.3 |
华亭镇 | 1.2 | -1.8 | 0.6 | 9.8 |
外冈镇 | 7.3 | -17.4 | 2.0 | 8.7 |
江桥镇 | 29 | -10.7 | 12.7 | 10.5 |
工业区 | 433.9 | 32.0 | 151.1 | 6.9 |
五、上半年走势展望
我区消费市场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如汽车销售面临下滑风险、电子商务由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增长阶段、销售增长过度依赖重点企业等,预计上半年我区商业将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增速较去年会有所下降,预计商品销售总额和社零额分别同比增长9%和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