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8日电(虞礼锋 实习生闻雨)7年,3省6市11县,惠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495所学校、117744名学生,捐资捐物1073万元,定向资助100个孩子……这是由308位青年企业家、17位医疗专家、40位法律专家、11位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为了花朵的微笑”公益团队所做出的成绩。
据悉,“为了花朵的微笑”公益活动始于2013年,由上海灵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夕爱创办并发起。这支爱心公益团队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7年来不间断为脱贫攻坚助力,践行青年一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言传身教 扶贫更要扶志
据介绍,“为了花朵的微笑”援教队员选拔十分严格,不仅需要身体健康,能够忍受支教地区艰苦环境,放下企业家平时优渥的物质生活习惯,和学生同吃同住,更需要援教队员有一项突出的特长,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美术学院出身的沈叶爽当起了孩子们的美术老师。一位穿着破旧碎花裙的小女孩把自己制作的小玩具送给她,还抱着她的脖子亲了一下。还有几个孩子送出了自己心爱的画作,用最朴素的方法感谢远道而来的她,这样的感动久久停留在心中,更坚定了沈叶爽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责任与决心。
上海野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相杨除了每年的支教活动外,还多次在上海筹办“为了花朵的微笑”主题慈善拍卖。“我们希望把对于山区的善念和想法融合到大家在上海的生活方式里。”相杨说。
“当地的孩子其实都有非常大的艺术天赋。”上海智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宣智昂在德国学习十年建筑设计,到村里教孩子们美术、科技和手工,孩子们笔下的花花草草、山间风景和对城市的向往都让他深受触动。“那些孩子画的画我都会带回来收藏,有些还会拿出去拍卖。”宣智昂说。
在甘南山区,很多学校都只有能力开设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孩子们没有唱过歌、没有摸过画笔、没有打过篮球。“为了花朵的微笑”活动拓宽了孩子们受教育的范围,把课本外更广阔的世界带到孩子们的眼前。“我们想告诉孩子,歌唱得好也会有出息,跑步跑得快也会有出息。”林夕爱说,“成长路有千万条,只要找对自身优势,每个孩子都可以是发光的金子。”
“只帮助、不打扰” 行有余力做公益
2015年,“为了花朵的微笑”工作组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当地政府、教委合作,收集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100户家庭,并对这100户家庭的孩子进行定向教育资助。其中小学生25名、初中生20名、高中生55名。而100个受资助的孩子中也已经有61个孩子大学毕业,成为社会建设的青年力量。
林夕爱提出“只帮助、不打扰”的公益理念,不允许资助人给孩子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所有捐助的款项都直接进入当地教育中心,再由教育中心支付学校费用。
林夕爱说,公益没有施舍的意味,公益是自己内心想做的对公众有益处的事而已,参与者需时刻保护好孩子们的自尊心,不索取受助者的精神膜拜,也不需要受助者口头、书信等形式的感谢。
2017年,“为了花朵的微笑”工作组组织了100个受助孩子的见面会,“孩子们在寻找资助人,我们也在默默关注孩子们。”林夕爱说,“通过姓名牌,我们每个捐助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哪一个,但是我们没有勇气走上前去告诉他。”
在援助款项的捐赠上,活动的参与者来去自由,参与者不论任何原因不方便继续参与,不需要任何解释,花朵微笑工作组都会增派替补人员,受助儿童的助学资金不会断,参与者也不必有后顾之忧,工作组希望参与者都能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做公益。
精准扶贫 青年企业家有担当
“为了花朵的微笑”支教活动的公益理念吸引一大批年轻人,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团队对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家庭儿童手术,救治孩子的重病急病,还邀请受资助的贫困生去到徐汇区重点学校参观、交流、旁听和学习,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和眼界。
截至2019年,团队已经帮助6所学校建成了厕所、食堂、操场、学生宿舍改造改建、自来水管道铺设、体育设备搭建等众多项目。团队所到一处,必解决一项精准帮扶项目,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有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
7年过去了,林夕爱教过的孩子已经从一个能抱在手里的小娃娃长成了比肩高的小大人;宣智昂为孩子们画了油画,又将所得拍卖款捐给了当地教育部门;相杨定向资助的学生,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在甘南大地上,格桑花热烈地“向阳而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