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手脚伸展不开 救人时拒穿羽绒服

日期:2021年1月8日 11:20:23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1361、1258、1213,这是1月4日至6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每天接到的急救任务单量。

寒冷天气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昨天8时至13时,记者跟随急救人员帅勇佳车组采访,一连接诊3名患者。

8时53分,车组接到任务,一位老人在凯旋路上昏迷,失去意识。“可能是路人报警,病情没说清楚。”和帅勇佳搭档的医生覃茂林、急救员牟玉城都是90后,从事急救工作五年多。

救护车拐过路口,路边一张简易床上铺着几层塑料纸作为床单,两条被子覆盖其上。“喊了好多次,她都没反应。”拨打120的是居委工作人员,她说床上躺着一位80多岁的老太。牟玉城揭开盖住老人头部的被子,轻轻拍打她的后背,老人缓缓睁开眼睛。经检查,老人神志清醒,叫不醒是因为熟睡。居委工作人员说,老人子女不愿赡养母亲,居委会怕老人出事,安排她免费入住宾馆,可老人拒绝了,居委会只能派人定期照看。“子女不管,但打了120我们就得管。”帅勇佳说。

之后,接完一名94岁的高龄老人,处理完一场小型车祸,中午12时已过。刚准备吃午饭,又接到一名75岁结肠癌患者老人腹痛、需前往中山医院的任务指令。

病人居住地是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电梯。卧病在床的老人看到三位急救人员展开软担架,她主动提出“我自己走吧。”牟玉城看了看:“还是我们抬你下楼吧。”三人麻利地在她身下铺好软担架,老人翻身躺进担架里。三人合力,两人在前、一人殿后,将老人抬下四楼。记者发现,一走出车外,帅勇佳不由自主地蜷缩双肩,双手卷起贴在裤腿上。尽管急救工作服配有羽绒内胆,但三人都没穿,因为“怕救人时伸展不开”。

据悉,针对低温雨雪天气相关疾病易发和意外受伤人员可能增多的情况,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提前动员建立应急志愿者加班队伍,增加相应急救转运力量,在已经设置15辆加班车的基础上,再增设10辆当班车,总体运能增加20%。(侍佳妮)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