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今开馆

日期:2021年5月12日 09:21:34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上海新闸路613弄,一排始建于百年前的石库门里弄建筑,曾有个寓意深远的名字——经远里。意谓经涉远途,作长远谋划。

1928年至1929年间,其中12号这栋小楼作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见证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军委和相应机构在上海诞生后,对武装工农、举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指导红军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的艰辛探索,见证了革命元勋的光辉事迹。

经过历时三年的筹建、修缮、布展,这幢石库门建筑于今天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上海“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重点推进工程之一、上海“一馆五址”第一个正式开馆的场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以“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央军委自1925年10月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苏区转移,将近8年间的历史变迁。

收集史料反复考证,将“披荆斩棘”化作生动教材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中国共产党对军事斗争的早期实践与探索,意义非凡。近年来,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结合“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及相关史料,积极梳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在沪斗争的峥嵘岁月。为精确还原历史,除了反复进行专家论证外,团队还赴北京,甚至海外收集实物史料。

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建设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并对展陈提出修改意见。经过数十次大纲调整和展陈空间的修缮拓容,如今192平方米的展厅面貌一新,展陈内容分为四部分:中共中央军委的酝酿与成立;在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斗争中前进;指导红军建设的历史功绩及经验教训;早期中共中央军委历史沿革和人物简介。

展陈内容突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军史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用活用好史料,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资源变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50%是文物复制件,见人见物更见精神

据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尤玮介绍,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展陈内容中,有50%的文献资料以文物复制件的形式陈列展出。丰富的文件史料展柜实现挂壁“上墙”,一来照顾到观展者视角,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空间,提升观展舒适度和体验度。

展厅内,轻点电子触摸屏,左右滑动展示烈士家书与手稿,增强展览互动性;墙上的“动态影像窗”再现上世纪20年代石库门里弄场景,增强历史代入感;重新布设的动线,让观展线路更流畅,同时,在有限空间内设置弧形屏幕,增加展厅纵深感。“见人见物见精神”,展厅二楼还特意辟立烈士缅怀区,新增了书信、刊物复制件等史料。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为了子子孙孙的幸福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展厅外,大学生志愿者正上演情景诵读剧本《革命家书》。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将依托“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进一步加强与驻沪部队等单位共建,携手打造“军人讲军史”特色志愿者服务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常态化、持续性开展,擦亮“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名片。(顾一琼 王宛艺)

来源:文汇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