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1月13日电(记者胡洁菲)远处,雨后一轮彩虹悬挂空中;近处,鱼翔浅底、水鸟嬉戏,金色的阳光投映在清澈的湖面上;再往北面不远处,充满现代感的浙大智慧绿洲未来实验室内,科研工作正在有序进行……11月的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气候宜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周年工作现场会的参会者们正在嘉善祥符荡科创绿谷考察。
从一片荒地到水清岸绿的科研佳地,三年来,祥符荡的变化令人惊叹。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重要建设项目之一,祥符荡科创绿谷蜕变明显。落户其中的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总投资132亿元,计划5年内聚集近万名人才,目前已有4个未来实验室投入运行,全球首创的细胞培养黄鱼肉将在嘉善中试及产业化。
嘉善祥符荡智慧绿谷内景,受访者供图
得益于祥符荡科创绿谷的建设,一个“废弃村落”也开始向“双碳科创聚落”蝶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磊介绍,祥符荡科创绿谷附近的“竹小汇”双碳聚落通过综合应用低碳建材、光伏屋顶、地源热泵、污水处理等技术赋能低碳发展,建成项目一期,预计每年光伏发电量23万千瓦时。
“示范区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也没有走集中连片区开发的路子,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湖光山色、水乡文脉中实现了更具智慧、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看来,示范区成立三年来大变样,成效有目共睹,基本实现了设立初衷。
嘉善是示范区三年大变样的缩影。与会人士认为,自2019年11月正式揭牌以来,示范区已经从规划设计的谋划期,开局破题的启动期,进入了全面施工的提速期,示范区描绘的图景越来越清晰,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新华社记者胡洁菲摄
能够实时监测帆船运动员心跳信息的智能手环,可对厕所粪污净化处理的零排放生态公厕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氢能和燃料电池联供技术……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片区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已经有诸多绿色和智慧发展成果。
“我们要在江南水乡中服务‘双碳’目标,为区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做出探索。”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颖介绍,未来,研究院还将继续聚焦示范区重点项目,包括探索将蓝环工程、低碳交通、体育赛事和文旅产业相结合。
上海市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说,一体化和生态治理已经赋能区域创新发展。三年来,青浦区聚焦“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累计落地高质量项目113个、总投资1405亿元,规上服务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
而在沪苏交界处的元荡,愈加秀美的风景、更为便捷的交通也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考量。
元荡西面,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吴江片区的“曲水善湾”文旅项目即将于月底开业。秋冬季节,暖阳照射在民宿周围的水面上,仿佛洒下了一湖的金子。岸上,错落有致的枯枝与极简主义风格的建筑,在远处霞光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秀美的江南图景。
位于元荡附近的“曲水善湾”文旅项目,新华社记者胡洁菲摄
“这里距离周庄古镇大约车程十几分钟,又紧邻上海市青浦区。近年来,元荡岸线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成为绝佳的生态文旅项目选址地。”苏州蓝城文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管弦乐说,项目即将于月底试营业,瞄准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
“三年来,示范区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断提升,两区一县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持续迸发,一体化制度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在示范区建设三周年工作现场会上说。
当天的会议还要求,示范区要大力推动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向纵深迈进,强化制度创新成果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向长三角及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梯次推广制度创新经验;加快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探索,进一步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机制;着力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完善联合推进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完)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 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