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力争走前列。如何加快形成一批创新“核爆点”和经济“增长点”?给予科技创新成果肥沃的“土壤”是关键。日前,记者从区经委获悉,嘉定正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科创及智能制造载体,以“智造空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前三轮“智造空间”评审结果来看,嘉定已累计有32个项目被成功认定为优质项目,数量位居上海市前列。
2023年9月,上海市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指出为了适应现代产业新形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轻生产、低噪音、环保型企业“工业上楼”。
目前,嘉定区正持续扩大政策覆盖面和知晓度,以企业建筑需求量为导向,通过容积率上限倒推用地面积,支持、指导、协调企业进一步“增高提容”。历经三轮评审,外冈镇的冈湾法雷奥新建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安亭镇的正丰阀门艾柯林供热节能技术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华亭镇方之德新材料特种光电线缆用新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等共计32个项目被成功认定为优质项目,数量位居上海市前列,总奖励资金达1.5亿元。
近年来,嘉定区大力支持企业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做足容积率,不仅在项目审批、准入等流程上给予“陪跑”服务,还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支持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嘉定区还注重与企业沟通合作,了解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这些积极举措既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为上海“智造”量身定制
昊远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嘉定工业区北和公路155号,虽然还未正式开业,但线上招商工作已经提前启动。
据介绍,昊远智能智造产业园靠近禾赛、联影两家大型企业,总投资4亿元,占地78亩,总建筑面积82810平方米,由1栋综合楼及5栋厂房组成。其中,1号楼为综合楼,共4层,包括研发、食堂等区域;2-6号楼为标准厂房,共3层,面积12000-15000平方米不等。
在昊远物业副总经理王佳佳看来,一座城市需要引入优秀的企业,提供优质的承载空间和服务,才能让更多优秀企业留在嘉定,“在嘉定工业区有很多链主企业,我们应该更好地承接住这些企业的溢出效应。”
为此,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在厂房设计上下功夫,为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及物联网、医疗器械和在线新经济领域企业量身定制标准厂房。借鉴国内“工业上楼”设计经验,充分考虑空间集约化和可持续性,厂房底层层高最高9.5米,单层面积4000平方米,能满足大型设备的生产需要。同时,园区还配备食堂、商务洽谈区域、办公区域、超市等,最大范围辐射周边区域。
“招商方面,我们主要聚焦与集成电路、医疗器械、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助推嘉定工业区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王佳佳介绍,园区最快5月底竣工验收,今年下半年开园运营,“目前已有5家企业意向入驻。我们希望这里可以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让更多‘千里马’在这里竞相奔腾。”
“杏谷”首发项目年内投入运营
位于马陆镇的上海杏谷·国际健康产业园,目前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年内投入运营。
该项目被列入2023年全市第一批“智造空间”名单,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上海国际健康产业园也是马陆镇的存量资源转型项目,以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盘活存量资源之余还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依托市中医院以及瑞金医院等优势医疗资源,嘉定科投集团携手与马陆镇政府,共同将该园区打造成为“杏谷”中医药创新基地规划的首发园区。项目产业定位着眼于中医药、医疗器械及未来健康科技等领域,将打造成为全区“工业上楼”的标杆园区。
“它是一个存量用地二次开发项目,在设计之初我们就加入了‘工业上楼’的设计,楼层的高度和承载能力,B、C区共计3.2万平方米,楼层高度及荷载均能满足企业研发到生产的各项需求。”上海杏谷·国际健康产业园区管理方负责人肖天介绍说,“目前,招商情况已有5家意向企业储备,预计今年底整个项目入住率达到20%以上。”
在生产区,厂房层高约5.1-7.7米,承重达0.8-1吨/平方米,均能满足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的设备放置、生产等需求。在研发办公区则布置有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会议中心,1.8万平方米的创新办公工坊,配套商业等功能。园区建设中,还试行应用了节能材料、广岛照明、光伏储能、地源热泵、海绵城市等低碳减排方案。
在肖天看来,新时代下,“智造空间”不仅仅是让工业“上楼”,还应赋予物理空间更多的功能“折叠”。
未来,园区还将依托区域内的产业、基金等资源优势,加速园区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在园区内拟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产学研转化平台等软服务平台,积极整合重点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产业机构等相关资源,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检验检测分析测试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服务平台。
编辑:李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