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嘉说丨“零添加”逗你玩,配料表才是“身份证”

日期:2025年5月16日 14:38:42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以“零添加”为幌子误导消费者,这条路走不通了!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食品标签不允许再使用“零添加”等用语。

一直以来,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心理,用“零添加”吸引消费者,仿佛成了高品质、纯天然的代名词,比如某果汁饮料标注“不添加蔗糖”,但果汁本身就含糖;还有的声称不添加某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却在标签中标出另一种添加剂。

实际上,“零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而一旦标示了“零添加”的食品被检出添加剂,有的企业便将责任甩锅给食品原料或生产环境,理由是只对生产过程负责。

准确拿捏消费者心理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不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而要在食材选择、工艺改进、营养搭配上下功夫。

“零添加”的退场,是食品行业走向透明化的重要一步。与其被营销话术牵着走,不如学会“看透”食品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才是食品真正的“身份证”。健康的选择,从来不是靠一句口号,而是基于科学的认知与理性的判断。从此,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做出真正明智的选择。

撰稿:袁博

编辑:倪丹丹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