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签约、114款定制化产品发布,“我嘉金融”3.0有料!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7月15日 20:25:43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嘉定区创新打造“我嘉金融聚力共同体”,启动金融生态地图,12个街镇与投资机构完成招投联动签约,40家金融机构发布114款定制化产品,共绘“我嘉金融”3.0,助力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

今天(7月15日),嘉定区金融高质量发展暨“我嘉金融”聚力共同体成立仪式在嘉定工业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陶昌盛,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陆祖芳参加活动。

图片

以“金融活水”浇灌“产业根基”

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活动上,嘉定区推出三大服务创新:区经济小区协会发出“搭建银企沟通桥梁、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的倡议;12个街镇与在地投资机构代表上台签约,促进街镇与投资机构的深度合作;12名上市服务专员持证上岗,他们将肩负起密切关注企业上市意向、协调解决上市难题的重任。

图片

目前,嘉定区正积极响应上海市招服一体工作要求,构建形成“协同合作、资源整合、精准高效”的招商服务一体化模式,打造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成长好”的营商环境。

嘉定以“金融活水”浇灌“产业根基”。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30场“我嘉金融”系列产融对接活动。截至今年5月底,13家主要银行普惠贷款余额317.46亿元,同比增长15.4%。各银行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去年底工作开展以来,为512家企业授信37.02亿元,446家企业累计获贷27.23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区现有中基协备案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20个、私募基金250个。嘉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基金、创投基金中金保时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辰耀新晨、人工智能并购基金音波迭代、高质量孵化基金新微创源等一批优质基金均已落地。

升级服务矩阵“资”润产业实体

如何因地制宜写好金融答卷,嘉定区金融机构提出了他们的方案。活动上,区经委汇总40家金融机构114个金融产品,发布《我嘉金融产品服务手册》。

据不完全统计,5月末,区内主要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92.81亿元,同比增长13.22%。嘉定区金融机构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引金融活水“资”润产业实体。例如,上海农商行嘉定支行突破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以专业投行模式支持早期科技型企业。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因为孵化器内的一些企业往往都是初创型的企业,所以它的融资上都存在困难。”上海农商银行嘉定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顾煜硕表示,“针对我们嘉定区内重点孵化器的在孵企业,我们专门推出了‘鑫孵贷’‘鑫孵担保贷’等特色产品,为处于创业初期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支持。”

同时,区金融企业协会与嘉定区集成电路产业链联盟结对,实现金融赋能产业发展、产业反哺金融发展的“双向奔赴”。

据介绍,2023年,嘉定区正式启动“我嘉金融”服务品牌。两年来,嘉定区不断优化“我嘉金融”服务品牌建设,从“金融+产业”“金融+企业”“金融+协会”“金融+团队”“金融+宣传”持续发力。政银企三方合力,以更有深度、更大力度、更具温度的金融服务“撬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赋能金融生态圈

嘉定区是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经济基础扎实、创新动力充沛、产业特征鲜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5月,嘉定区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实现1807.9亿元,可比增长9.2%,增幅位列全市市郊前列;其中区属工业累计实现产值1147.3亿元。

当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

2024年7月,嘉定区融资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创新“线下实体窗口+线上虚拟线路”的服务模式,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融资窗口开通虚拟线路,一“键”直连13家主要银行,并在线下强化沟通对接。

图片

活动现场,“线上-线下”融资服务中心对接机制延伸到嘉定重点产业园区,并为三家产业园区“融资服务中心”授牌,将服务半径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同时,嘉定区将加快构建形成“金融+X”工作格局,进一步凝聚经济、建设、医疗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力量,形成我嘉金融聚力共同体,以“产业+科技+金融”的黄金三角,点亮金融生态地图,撬动发展新引擎。

不少与会的企业代表一致认同,嘉定正在持续发力。区经委副主任金世珍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推动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与金融机构精准匹配,促进资本向战略性产业、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集聚。区融资服务中心将延伸至械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汽车软件园,促进园区内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899b9d7900bf49a2b0f8779a655bd689.jpeg

撰稿:李华成

编辑:李蓝玉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