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销售额翻番!嘉定30年老牌企业转型之路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8月9日 23:51:02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在嘉定经营30多年的上海新安电磁阀有限公司,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曾经业绩下滑的它,如今已实现销售额翻番,2024年销售额达到3100多万元,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同期106%,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6000多万元,2026年产值和销售额均有望突破亿元大关。这一改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跟着小嘉前去一探究竟↓

上海新安电磁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为老牌军工企业的子公司。2017年底改制被民营企业收购后,企业业绩一路下滑。关键时刻,来自外企的赵新龙出任总经理,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发现企业虽依托母公司积累了一定技术和客户资源,但脱离母公司后,技术迭代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订单量锐减。

赵新龙正在检查线圈质量

为改变这一局面,赵新龙一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积极与此前的客户对接,努力恢复合作关系,在2019年成功扭亏为盈。然而,他深知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不能仅停留在现有业务层面,需从供应链源头着手提升竞争力,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思路开始在他心中萌芽。

2019年起,市场对供应链安全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趋势日益明显。上海新安电磁阀有限公司此前主要为ABS系统的电子控制模块提供电磁线圈,但这一业务模式使企业受制于下游生产电子控制模块的企业。赵新龙敏锐地察觉到,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整合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技术,实现电子模块自主生产,才能摆脱被动局面。

但这一计划面临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压力,如何说服股东成为最大难题。赵新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带领9人研发团队与股东进行“对赌”:若投入的自动化产线效果不佳,赵新龙将自降70%工资,团队成员每人降薪50%。赵新龙表示:“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股东看到我们对这条产线的坚定信心。” 团队成员对赵新龙也充满信心,因为他们知道,赵新龙在提出对赌前,已进行了长达1年半的市场调研,他对新战略的实施有着充分的准备。

产线建成后,为尽快获得订单,赵新龙再次做出不寻常之举。为迎合车企对高效率的追求,他不惜贴钱提前生产产品,然后带着可直接使用的产品参与竞标。不出意外地,上海新安电磁阀有限公司脱颖而出,成功拿下大企业的供货订单。“我把产品送到他们面前,让他们亲眼看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告诉他们产品拥有专利,可放心使用。”赵新龙自豪地说。

目前,企业首条线圈自动化产线年产能可达500万只,第2条产线也即将落地,后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初见成效。谈及与上下游供应商的协同模式,赵新龙透露:“随着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我们希望在政府及园区的协助下,与供应商、园区等探索更多模式,真正实现全价值链的协同发展。”

线圈自动化产线

在此过程中,世茂经济城为企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新安电磁阀的行业特点和产品方向,经济城精准梳理匹配各类惠企政策,从技术改造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到人才政策等,提供“一站式” 政策解读与申报辅导,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增强了发展信心。同时,经济城积极发挥资源整合平台作用,协助企业开拓下游渠道,引荐潜在客户与合作伙伴,帮助企业快速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资源的有效集聚。

在市场调研过程中,赵新龙发现了一片新蓝海——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ABS系统。2021年,市场上只有价格在1万元以上的车辆才会搭载ABS;到2022年,这一价格门槛降至8000元;而今年,6000元以上的车辆已普遍配备ABS。预计到2026年,2000元以上的电动自行车都将搭载ABS,这无疑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凭借在汽车模块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以及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带来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上海新安电磁阀有限公司进入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赛道可谓轻而易举,但开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赵新龙坦言:“最大的困难是客户对新产品的信任度。为此我们将研发、产线投资等全流程前置,把经过验证的量产级产品摆在客户面前,用军工技术底色+民营企业的成本优势消除他们的顾虑。”

工人正在检查刚产出的模块

基于这一思路,赵新龙引入一条摩托车ABS ECU电子控制模块系统生产线,年产能高达120万只。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电子控制模块系统不仅可对外销售,还吸引了不少企业寻求合作,进一步拓展了企业业务。

在安亭镇世茂经济城的牵线搭桥下,中国汽车线控底盘系统一级供应商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新安电磁阀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同驭汽车此前已在乘用车、商用车和无人车的汽车制动系统领域实现规模化量产,借助与上海新安电磁阀有限公司的合作,成功开启了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赛道的新布局。

谈及企业未来,赵新龙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要成为国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成就员工、客户与合作伙伴,并最终将企业打造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作者:通讯员刘一剑
编辑:张子悦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