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位于嘉定的采埃孚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埃孚汽车系统”)成功入选,其申报的“全流程数据驱动的汽车制动与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工厂”项目中AI场景覆盖率达73%,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标杆。
智能系统成为智能工厂的“大脑”
走进采埃孚汽车系统位于安亭镇百安路的智能工厂,记者看到昏暗的灯光下机械臂因转动发出轰鸣声,具身智能小车有条不紊地运输零件,智能驾驶叉车自主搬运货物。采埃孚集团全球首家黑灯工厂展现了智能制造的崭新图景。
具身小车
“黑灯工厂追求的是一种少人化理念,体现的是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并非简单追求无人化。”采埃孚汽车系统制动及公共系统总经理王进勇向记者介绍,打造黑灯工厂需要完整的系统支撑,企业花费两年时间,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提升。同时,企业自主研发的AI预测性维护和质量预防系统,显著降低了设备停机时间和质量成本。
智能叉车
据介绍,申报项目中共提交了15项智能制造场景,通过投入国产协作机器人、创新应用具身机器人AGV,结合数据网络升级,实现了生产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快速响应,AI场景覆盖率达到73%。
其中,采埃孚汽车系统全球首发的智能云仓和AI智能排产系统成为工厂的智慧枢纽。智能云仓结合多种先进 AI 模型算法,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产品质量追溯、在线监测及趋势预测,打造了一条自动化人工智能生产线。
智能云仓的面板显示
站在智能云仓的可视化屏幕面前,采埃孚汽车系统电子工厂厂长肖宏向记者介绍,智能工厂构建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能仓储物流体系,集成WMS、智能云仓、AGV/AMR及RFID等关键技术,使得工厂的空间利用率因高密度存储提升超过250%,出入库效率通过精准化操作提升近50%。
“之前我们是通过人工来实现每一卷材料的身份认证,现在智能云仓让每个零件都拥有专属‘云身份证’,做到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肖宏表示,智能云仓更是实现了与生产计划实时联动,保证了智能工厂高效运转所需的物料生命线,有效推动人机协同与降本增效。
工业智能从“辅助决策”迈向“自主优化”
这种智能化转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推动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采埃孚创新应用大语言模型,建立AI智能排产系统,将排产时间从3-4小时压缩至10分钟,排产及时率达99.5%,订单交付率100%。
“在动态产能需求下,AI排产系统意义重大。”采埃孚汽车系统制动工厂精益推进经理高波向记者介绍,用户只需输入“以生产配套资源优先”或“以库存周转率优先”等指令,系统就能自动计算出最优生产方案。
智能云仓的云库存
从“辅助决策”迈向“自主优化”,智能工厂的建设让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下一步,采埃孚汽车系统也将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虚实联动,提升决策效率;试点生成式AI,在质量控制、工艺优化、生产计划、设备维护等环节应用;推动供应链智能协同,打造高韧性制造体系。
工作机械臂
“能获得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评定,既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实力的体现。”王进勇表示,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三大优势——市区镇三级完善的产业生态和精准的政策支持、采埃孚全球深厚的智能制造技术积累,以及跨事业部的高效协同机制。
“这种‘1+1大于2’的协同效应,让本地团队能够大胆创新,实现了多个项目的全球首发试点。”采埃孚汽车系统制动及公共系统总经理王进勇表示,该智能工厂已实现每年的人均产值598万元,亩均产值1亿元。
着眼全区,嘉定将以“用足用好市级智能工厂能级提升项目政策、更好支持企业智改数转”为目标,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进程。今年上半年,嘉定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2.2%,成功申报工信部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并立项13个市智能工厂能级提升项目。
接下来区经委将分级推进国家—市级—区级智能工厂梯度建设机制,力争年内培育20家以上的智能工厂。同时进一步修订出台区级技改政策,降低项目门槛,提高奖励上限,支持企业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地位,更好地培育百亿级未来产业核爆点。
作者:撰稿徐宸逸 摄像姚卓林
编辑: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