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场专柜到工业厂房,一家24年老店的“逆潮流”实验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10月5日 22:45: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从商场专柜到工业厂房

从等待客来到主动触达

一家老店的转型背后

是一个时代变革的缩影

在嘉定南翔一处静谧的园区中,斑驳的工业墙体与时尚服装陈列形成奇特对话。红砖墙前,顾客手捧咖啡轻声交谈,仿佛参与一场沙龙,而非简单购物。这里是新近开业的EEE时装集合店——一个500平方米、“不像商店的商店”。

它的前身,是曾在南翔商圈叱咤风云的服装企业。2001年,它在上海汇金百货开出第一家专柜,旗下K·A·K·O、READ ME两个品牌也曾风光无两。24年过去,面对电商冲击与消费习惯变迁,传统商场模式增长乏力、客源流失,这家企业没有固守陈规,而是以一场大胆的自我革新迎接挑战。选择工业厂房作为新零售空间,用新媒体平台推广自己,实现“云端种草-线下拔草”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图片

负责人赵小东回忆:“2001年,零售业主要靠百货商场。我们抓住机会开出首家专柜,迎来与商场共同成长的黄金十年。”那些年,实体商业蓬勃发展,消费者习惯在周末涌入商场,品牌通过精致的专柜陈列和商场活动就能获得稳定客源,企业也随之壮大。然而,随着电商崛起和经济环境变化,传统商场模式面临挑战。顾客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购物体验,线下实体需要找到新的存在价值。企业清醒意识到:唯有转型,才能重生。

图片

选择工业厂房作为新零售空间,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争议,但赵小东力排众议:“很多人觉得这是退步,离开商场就没了自带人流,得自己重新找客源。但我觉得这是前进!脱离了商场的限制,我们终于能按照自己的理念设计空间,把‘创造独特体验’的想法落地。厂房斑驳的墙体,我们特意保留下来,和时尚单品放一起有奇妙的碰撞;免费停车场解决了大家逛街停车难的问题;花园咖啡区能让大家多留一会儿……在这里,购物不是唯一目的,体验才是核心。从商场到厂房,表面是换了个地方,其实是我们从‘只想着卖货’,变成了‘要给顾客创造更多价值’。”

图片

除了线下创新之外,企业也积极借助新平台推广自身。数字化转型并非抛弃传统,而是将24年实体经验与新技术融合。短视频平台成为品牌新窗口,视频号、小红书、抖音团购券引流,线下到店体验。“云端种草-线下拔草”有效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精准洞察客群需求,也是转型成功的关键一步。EEE集合店将核心客群锁定在35-45岁,这一群体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清晰的自我认知,不再盲目追逐潮流,而是更看重服装是否契合自身风格。为此,店铺打破了传统品牌的边界,不再设定清晰的产品线——休闲风与正式款相邻陈列,小香风外套与新中式连衣裙共处一室。这种“不设限”的选品思路,恰好契合了当代成熟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更难得的是,相较于以往的商场品牌,新店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渠道成本让利于消费者,用高性价比证明“好设计不一定昂贵”。

图片

“‘前店-后仓-后厂’这个模式,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赵小东介绍,“店铺、仓库、工厂都在这里,我们还有专业板师。顾客买衣服要是觉得大小、版型不合适,不用寄来寄去修改,请板师过来当场调,改完就能直接带走。这种即时的满足感,是别的地方很难有的,也是我们能留住回头客的重要原因。”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EEE时装集合店所在的工业园区与周边村庄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圈,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微度假购物体验。在这里,“时装店+采摘园”“工业风+田园景”的跨界联动成为了一大亮点。工业风与田园景的融合,线上与线下的打通,购物与体验的结合,这些都是对未来商业的有益探索。顾客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在EEE时装集合店内尽情挑选心仪的时尚单品,还能移步周边的采摘园,亲自体验采摘新鲜果蔬的乐趣,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惬意与放松。

图片

24年,足以让一个婴儿长大成人,也足以让一个企业经历多个经济周期。变与不变,是永恒的商业命题。改变的是渠道、空间和方法,不变的是对品质的追求和对顾客的理解。从商场专柜到工业厂房,从等待客来到主动触达,这家老店的转型之路,映照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赵小东特别提到,企业在南翔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蓝天经济城的多项帮扶措施,助力他们渡过诸多难关。“南翔的营商环境非常优秀,”他表示,“这正是我们能够扎根于此、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础。”他透露,企业将尝试更多不同形式的探索,致力于将整个园区打造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而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我们正在规划更多元的文化活动、让这里成为人们愿意反复前来、停留和分享的生活空间。”

作者:通讯员万玥

编辑:徐宇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