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嘉定、苏州昆山、太仓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携手共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今年是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启动建设的第八年,嘉定区融媒体中心聚焦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交通互联、生态共治、民生共享等,推出系列报道“风起长三角 潮涌嘉昆太”,展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嘉昆太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这一期,我们来关注三地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的新变化。近年来,嘉昆太三地聚焦核心产业、关键企业项目,积极推进嘉定“3+1”现代产业体系、昆山“2+6+X”现代产业布局和“4-1050”体系、太仓“3+3”产业优势互补,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三地主导产业,协同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增长极。以汽车产业链为例,三地各扬所长,构建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融合互补,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当下,嘉定聚焦整车研发制造及汽车产业后向一体化,正加速向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迈进,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上汽车产业产值1417.9亿元,同比增长7%;昆山专精汽车电子,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互补,集聚近千家汽车行业优质企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上汽车产业产值650亿元,同比增长1.5%;太仓深耕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集聚汽车产业企业近800家,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上汽车产业产值390.3亿元,同比增长3.7%。
求变:产业联合创新让协同再提速
当创新基因遇见制造实力,一场跨越行政边界的产业协奏正在嘉昆太三地激情上演。在嘉定、昆山、太仓三地,一段段产业“联姻”,正谱写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这是‘科创大脑’与‘制造心脏’的完美邂逅。就像给跑车装上最强劲的引擎,高端研发平台与先进制造基地,正在产生1+1+1>3的化学反应。”嘉定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惠芬用形象地比喻描述三地合作。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超过600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正构建起一个个创新联合的锚点。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场协同创新展现得尤为精彩。

日前,清陶动力研发的首款全固态电池已完成中试验证。今年7月启动的中试线,正是将实验室技术推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实体平台,其目标不仅是验证技术可行性,更是为大规模量产进行工艺摸索和数据积累,加速固态电池技术产业落地。在清陶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综合运营部负责人徐懂懂看来,清陶动力在嘉昆太协同创新体系中,承担着“技术攻坚者”与“产业链接者”的双重角色。
“一方面,主要依托整车需求与市场牵引,结合我们在固态电池材料与工艺上的领先技术,聚焦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和量产放大。另一方面,在创新联合上,有效串联起嘉定的汽车产业基础与昆太地区的新材料、高端制造优势。这种跨区域协同模式,可以助力提升嘉昆太整体的产业能级,也为长三角更广泛的产业协作提供关键能量。”徐懂懂说。
嘉定与昆山地域相邻、产业互补,具备协同创新的天然优势。
对此,徐懂懂一直抱有更大的期待,未来三地的联合创新可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一是共建研发与中试平台,围绕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联合设立创新中心或共享实验室,降低研发成本,提高转化效率;二是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鼓励两地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与关键零部件开展协同攻关,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探索政策与要素互通,在人才流动、数据共享、标准互认等方面先行先试。
从产业生态角度来看,企业“单打独斗”到了产业“集团作战”的阶段。“现在三地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组建创新联盟。”企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通过联合攻关、产能共享,我们的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了。”
如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万亿级的嘉昆太区域,正以“集团军”的姿态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在这场跨越行政边界的产业协同中,不仅让三地企业尝到了甜头,更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嘉昆太方案”。
深耕:携手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每小时300多公里的整车高速环道测试,跑的都是保密车型。”
“白天研发还在实验室,晚上就能上路封闭测试。”
……
你一定早就猜到车企工程师们口中的这个场地在哪里了。今年,嘉定围绕汽车产业升级新生态,吐故纳新,软硬兼修。而上海汽检安亭试车场作为嘉昆太产业协同发展的缩影,已成为三地汽车产业技术服务溢出的“新地标”。
在上海汽检的测试场地,每天都有来自嘉昆太乃至长三角的众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在这里进行“体检”“问诊”。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构建的‘全场景路况模拟系统’。作为上海唯一的乘用车综合试车场,近3000亩的测试区域内,覆盖了总长近30公里的试验道路网络,包含近70种典型特征路面,构成了覆盖从日常通勤到极端环境的完整测试场景库。”上海汽检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检测中心副主任吴晓栋介绍说。
吴晓栋认为,嘉定有着独一无二的汽车产业基础。经过多年深耕,嘉定的技术服务溢出效应不仅为嘉昆太区域协同发展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更在实现“技术变现”的过程中,推动汽车产业资源高效整合、优势互补,充分释放了产业创新发展潜力。
“试车场是国内第一个基于国际标准建设的乘用车综合试车场,目前依托安亭镇政府、上汽大众和上海汽检的各方资源优势实现了全新升级,将为嘉定全力打造汽车产业新生态提供核心引擎和创新范式。”吴晓栋表示,上海汽检现已拥有七大业务中心、31个专业实验室。目前,国内首家国家汽车芯片质量检测中心也落户上海汽检,预计2026年完成筹建,投用后将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汽车芯片生产企业提供完整服务。
当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极中极”正在这里乘势而上。多年来,嘉昆太充分发挥三地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嘉昆太汽车电子产业联盟桥梁纽带功能,细化完善三地汽车产业图谱,共同推动嘉定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太仓汽车关键零部件、昆山汽车电子制造协同互补发展,正携手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寻路:关键在于融合和对话
来自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长三角研究院的青年学者王天驰,长期聚焦城市区域创新、产业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在他看来,嘉昆太面积虽小,却可以明显感受到澎湃的创新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嘉定、南通、昆山、太仓、温州等城市广泛开展合作,以“揭榜挂帅”形式对接企业技术需求680余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深入挖掘需求,促成了300余项科技成果市场转化。
“刚刚闭幕的长三角科交会有效联动了三省一市,这也说明了嘉昆太创新活跃度较高。在汽车产业方面,整车制造和研发在嘉定,电子与零部件在昆山,智能制造在太仓,这种产业链的整合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隔断,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的联动,使三地在长三角乃至国内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王天驰说。
同时,王天驰及其团队研究发现,嘉昆太三地在产业相关数据共享机制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差异化,并没有建立一个公认的共享和安全体系。而数据“破墙”,可以让三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探索融合和对话。
王天驰表示:“目前,国家层面在打造‘可信数据空间’,上海大学也进行了数据赋能长三角方面的研究。我们希望政府能在嘉昆太三地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共同搭建跨域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让数据‘看得见、管得住、流得动’,成为嘉昆太三地汽车产业数智化的关键载体。”

作者: 李华成
编辑: 龚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