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路街道11个社区,2.3万户居民,8000余户养犬户,相当于每3户就有1户养犬。过去一到夜晚,街道内众多小区和主要道路边便成了狗狗满地撒欢的天堂。夜间锻炼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常常冷不丁被从旁窜出的各种宠物狗惊出一身冷汗,更有不少居民一不留神就踩到了随处乱拉的狗屎。在大调研大走访中,新成路街道12个大调研组、44个调研小组听到最多的吐槽就是街道的“狗患”,呼吁管狗治狗的意见建议多达138条。听民声、顺民意,必须还“美丽新成”一个文明优雅的环境,必须充分照顾考虑到三分之一养犬家庭的习惯和需求,必须协调处理好爱狗居民和厌狗居民两者之间完全天壤之别的情绪和感受。
治,一定要治;理,关键是怎么理。方式方法不到位,一不当心便会治不好,理还乱。对此,新成路街道紧紧依靠社区群众,问计于民,办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起了一场全街道消除狗患的“人民战争”。
广发“萌宠令” 全民总动员
新年伊始,街道在“美丽新成”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文明养宠的倡议书,立马引发了广大居民的共鸣,短短半小时就达到了“美丽新成”自创号以来单条信息最高点击量。
还有很多居民打来电话,为合情合理的有效治理街道“狗患”献计献策。更有不少居民主动请战,自愿担负起了把“萌宠令”送到社区居民家中的志愿者。
短短2天时间,23000份“萌宠令”合着新年的问候,送到新成路街道的每家每户。不少养狗居民还将这份“萌宠令”贴在了自家门墙上,时时提醒,处处当心,立好自家萌宠的“小规矩”。
“治狗英雄帖” 招募志愿者
治理“狗患”仅靠政府不行,光靠居民自觉也不行。在广发“萌宠令”的同时,街道一方面理顺相关部门职责:犬管办严把“狗证”关、城管部门管好流浪狗、公安部门抓好“狗事”纠纷协调;宣传部门做好“治狗”宣传;另一方面发布招募萌宠志愿者的“英雄帖”,让民间英雄揭榜“治狗”。
因为街道辖区内不少居民既是“狗事纠纷”的当事人,也是治理“狗患”的受益者,“治狗英雄帖”一发,“民间英雄”四方涌动,原定20人的团队一下子来了40多人报名。通过一场对如何“治狗”的谈经论道,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最终选出了20位“治狗”志愿者,组成了萌宠志愿者团队。每天早7点到早8点,晚6点到晚7点两个狗狗出行的高峰时段,20位志愿者便会手拿清洁工具,行走在街道的大街小巷中,发现狗屎捡一捡、扫一扫。
研发新武器 治理见成效
这些治狗志愿者们每周一聚,展开头脑风暴,探讨治狗良策。他们建议设计便携式的“宠物便便蛋”;道路两侧增加“宠物便便箱”;设置宠物厕所。听民声,街道立即采纳建议赶制了1万个便携式“宠物便便蛋”,通过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上门送蛋,方便养犬户自行处理爱宠便溺问题。
△上图“宠物便便蛋”
△上图“宠物便便箱”
△上图“长臂铲刀”
捡拾狗粪是“治狗”这场“人民战争”的初级阶段,工作量大、效率低。于是,又有街道的民间英雄揭榜“治狗”。志愿者秦素娟的老伴陆正加当初在竞选“治狗”志愿者时落选,但他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于是每天陪着老伴一起上岗,风雨无阻,成为编外志愿者。在捡拾过程中,老陆觉得扫帚不顺手,他根据捡拾的心得,用铁皮制成长臂铲刀。经过夫妻俩几天的现场试验,这把捡拾狗粪的“独门武器”捡拾成功率竟比过去提高了30%,速度也比过去快了20%以上。为此,街道专门找到制作厂家订制了一批长臂铲刀,发给志愿者们使用。
△居民携“蛋”出门溜狗
△志愿者在清理狗粪中
普及新理念 爱宠守规矩
养狗问题折射出的是狗主人家的文明素养。志愿者们现场“治狗”不仅减少了主要道路两侧的爱宠便溺物,更通过“路见不平一声吼”,劝阻了许多不文明的现象。
“规矩”立了10多天,爱宠们便开始循规蹈矩,养犬户的文明意识也越来越强。狗绳牵紧了,路上的狗粪不见了,环境更整洁了。
住在南陈的居民朱福妹说:“住在新成路街道幸福满满,作为美丽新成的一份子,我们也要守好规矩,管好爱宠,让文明嘉定更加文明。”
来源:新成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