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上海都在践行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各种好经验、好做法也是层出不穷。嘉定区南翔镇的红翔村,不光做到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还能将每天产出的湿垃圾在村里自行“消化”。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7月5日上午,记者在红翔村的生活垃圾生化处理站看到,20多平方米的处理站内,工作人员正在对湿垃圾进行纯度检查。只需将分类好的湿垃圾倒入机器,便可完成生化处理。
据介绍,红翔村村民每日产生的湿垃圾在四百公斤左右,而这台湿垃圾处理器每天的“胃口”就能达到一吨。也就是说,红翔村每天产生的湿垃圾,在村里就能实现自我消化。
“这个生化处理站由政府出资建设,站内堆放着很多袋菌群。”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天然微生物菌每月只需要投入一到两袋,在3到8小时内就可以降解几乎所有的有机餐厨垃圾,降解率高达99.37% 。“最终湿垃圾都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被排放出去,排放的水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对环境无污染。”
嘉定区南翔镇社会事业办副主任明天表示,该台设备是嘉定农村地区第一台湿垃圾就地就近处置设施,“我们通过手机云平台,可以随时查询该站点当天的处理总量,帮助我们监督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效。”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农村地区应当就地就近对湿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红翔村村域面积大且人口多,为了让生活垃圾在源头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才在村里建设了生化处理站。
生活垃圾生化处理站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也离不开垃圾在源头的有效分类。据了解,红翔村157户居民,家家户户都有村委会统一发放的干湿两用垃圾桶。村委会还在生活垃圾综合服务站内设置了一个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和一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并安排志愿者宣教、引导。“老早扔垃圾都干湿混在一起的。现在全部分开了,环境也变得相当好。”红翔村村民浦全根笑着说。
来源:上海嘉定APP 记者 陈晨 朱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