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搬到嘉定镇街道梅园新村小区居住的管女士是一名年近7旬的肢体残疾人士,行动不便,楼道口的三级台阶成了她出行的“拦路虎”,她希望小区能对楼道口进行无障碍改造。收到管女士反映的情况后,居委会、业委会经过多次协调,最近终于让问题等到了妥善解决。
管女士表示,她所在的梅园新村6号楼楼道口原先有三级台阶,这些台阶对一般人来说并不是问题,但对她这样行动不便的肢体残疾人而言,走起来却十分费力,成了她出门的“拦路虎”。她和家人向居委、物业反映,希望在楼道口建设一条无障碍通道。管女士说:“我是一只手和一只脚不能动,属于半身残疾,如果说有残疾人坡道我就可以慢慢挪下来,可以出来见见阳光,但是现在就是因为这个踏步我就没办法自己走,必须有人扶。”
居委会负责人表示,梅园新村是一个四十多年的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先天不足,要在楼道公共部位进行改造的话必须征得整栋楼三分之二业主的同意,还要从小区的维修基金支出一部分费用。为此,居委会、业委会也曾出过一个无障碍设施改造的方案,且上门征询过意见,但是由于楼道空间狭小、可能占用车位等原因,部分业主并未同意,无障碍通道改建工作推进受阻。
嘉定镇街道梅园社区党总支书记陈丽表示:“有的居民觉得装坡道会不会影响他们正常出行,还有就是确实是场地比较局促,要装坡道的话,要敲掉一堵墙,有些居民就不愿意,费用相对比较高。”
为此,居委会安排了社工和志愿者帮助管女士出行。但管女士表示,找社工和志愿者帮忙并非长久之计:“居委会给了我电话,说你要出行你打个电话过来,我们派专人搀扶你下来,你要回去我们再派人搀扶你回去,但我觉得不可能完全靠他们,总是很不方便的。”
于是,居委会、业委会与管女士一家再次沟通后,确定了第二套改造方案,即先将3个台阶改成4个台阶,放低台阶高度,再在墙面两侧安装扶手,最终,第二个方案得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业主的同意。接下来物业公司就将根据设计方案,对台阶进行改造、安装扶手。
一处暖心的小改造,就能为残障人士带来诸多便利。实际上,在今年年初的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就有区人大代表建议,进一步推进无障碍坡道改造。区残联、区建交委等相关部门也表示2017-2018年曾推进实施过一轮无障碍坡道改造工程,下一步还将进行排摸和沟通,因地制宜地满足小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的需求。
作者:嘉融媒记者张怡,编辑: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