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度沉寂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而早在今年3月4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被纳入“新基建”七大领域。有了“新基建”和“两会”的加持,充电桩不火都难。
作为国内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嘉定在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面起步较早,截至今年4月底,已建设接入市级平台的充电桩达9336个,其中公共类充电桩4093个,专用类充电桩5243个。而在私人类充电桩方面,截至去年底嘉定已经建成1.47万个。无论是公共类,还是私人类,嘉定的完成情况均处于全市前列。
工作人员使用手机演示充电付费操作流程▲
按照计划,嘉定今年将在江桥地区建成一座新能源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不少于40个快充车位,充电设备总功率不低于2400千瓦。至今年底,区内200多个停车场充电车位配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总车位数的5%,每个公共停车场至少设置一个经营性快充车位。
今年起,嘉定还将重点加强6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建设,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配套停车场,具有快充桩的车位不少于总车位的3%。在建设商业体等设施时,嘉定分区域按照总车位的15%或12%配建充电车位,上海国际汽车城区域内为15%,其他区域为12%。
在标准充电示范站,设备会自动识别新能源汽车车牌并解开地锁▲
嘉定还将推动充电桩等智慧能源载体试点和推广应用,规划到2025年,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内新增有序充电服务覆盖小区20个,通过内置能源路由器的有序充电桩等设备,实现“车-桩-网”信息交互和分层控制。
此外,还将推进“光伏+储能+充电”项目:在场地位置好、电力条件佳的公共充电站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在新建和既有停车场建光伏车棚,与充电及储能设施形成“光储充”项目;规划到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城内共享大巴及分时租赁充电场站实现50%以上“光储充”覆盖率,形成驿动大巴等一批以“光储充”为特色的电动汽车服务品牌。
在保证充电桩硬件数量充足的前提下,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有桩没服务。
针对这个问题,区政协委员金蓬佳提出,要加快充电桩网格化布局,加强充电桩软件终端应用的配套工作。他认为,没有统一管理,缺乏科学计算和统计,是导致充电桩区域性失衡的主要原因,“目前充电桩硬件标准都已统一,但软件标准不统一给车主带来了极大不便。”他认为,软件的升级改造,将大大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瑞金医院北院东区停车场,多数车位被燃油车占据▲
据悉,在新一轮充电桩建设计划中,上海每年将推动建设15个充电示范站,每个示范站至少有20个充电桩,大的站点达到上百个。随着越来越多示范站的建成,金蓬佳提及的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能源车充电难?你认为究竟难在哪?欢迎和小嘉分享。
作者:嘉融媒记者陆晓峰、李华成、王安琪,编辑:唐敏、武利荣、吴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