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暴露出了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短板和不足,目前,嘉定正从发热门诊标准化、增加核酸检测实验室、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入手,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线,计划通过3-4年时间,使公共卫生体系得到明显提升。
嘉定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是2003年非典疫情后建立的,投入使用已有约16年。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后,为满足病人挂号、就诊、检验不出门的需求,门诊新增一台40排的CT。下一步,医院还将新建标准化发热门诊,新增5个隔离留观病房,实现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留观“六不出门”一体化管理。
嘉定区中心医院后勤保障部副部长张晓贤介绍,新增的5个隔离留观病房,其中一个为负压病房,“负压病房能切断传染源,因为所有的空气经过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按照计划,今年底前,嘉定将完成6家医院标准化发热门诊的建设。
如果说发热门诊可以率先发现病例、吹响警哨,那么核酸检测就是确诊病例的主要途径。嘉定区中心医院核酸检验室目前已实现核酸自采自测。
此前,嘉定除了区疾控中心具备检测能力外,其余均依靠第三方检测,出具报告时间长,市民为了获取报告还要再跑一次检测机构。
“此前核酸检测报告需要等待24小时左右,现在院内自采自检,时间缩短到12小时。”嘉定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徐炜新表示,受检人员可以通过刷条形码或者绑定医院微信公众号来获取报告,不用往返医院,也减少了人群聚集机会,降低了感染风险。
目前实验室日检测能力约200份,未来,嘉定还将再建一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届时检测能力可再提升。
嘉定区卫健委主任方云芬介绍,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硬件建设,加强院前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推进洗消中心和急救分站建设;启动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该中心包括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血站,区应急指挥中心等。
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上,嘉定将依托“一网统管”,推进公共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对接上海市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自动、动态采集和整合传染病及相关诊断、报告等健康信息;加强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实现急救车辆GPS定位数据实时上传,增强应急协同联动能力;建立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的信息推送、会商分析和早期预警制度,逐步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功能;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大数据资源平台,为应急状态下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等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嘉融媒记者印沁沁、金晓辉、姚明明(实习),编辑:吴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