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摘掉“小眼镜”,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
北京眼科医生陶勇介绍:
青少年近视率越来越高,形势非常严峻。眼球会随着度数增加被不断拉长,这个过程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脱离,甚至可能致盲。
该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很多网友担心起
自己的视力问题
陶勇医生同时表示
不用过度紧张
但要意识到眼睛的重要性
大家一起爱护
中小学近视率逐年增长
代表委员齐发声
据教育部2020年对九省份部分学生的一项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仅仅半年学生近视率就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
来自教育一线的唐江澎委员则透露,所在学校“高一893个学生中有774个戴眼镜”,而这个比例已经比上一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近视的给孩子身体带来的危害,绝不是配一副眼镜就能消除,中国近视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绝不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
针对“小眼镜”逐年增长的问题,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十位代表委员就此发声:
吴梅芳代表建议:
限制儿童青少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毕宏生代表表示:
“青少年近视80%以上是后天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性的近距离阅读是重要成因”;
李素萍代表建议:
政府有关部门将眼病防控纳入儿童健康筛查和管理,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干预,降低近视发生率;
倪闽景委员称:
“近年来,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率和近视率不断增高,都和体育教育缺失直接有关”。
卫健委为儿童视力成立新机构
解决“小眼镜”问题,迫在眉睫。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为提高近视防控等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工作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事业科学发展,国家卫健委决定成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和专业指导,探索、发现和推荐视力健康适宜技术和典型经验,开展近视防控科普宣传等。
此外,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学生教科书最小用字不得小于“小5号字”;而教学多媒体则不应出现可察觉的闪烁,并符合蓝光防护要求。
摘掉“小眼镜”,也是大战略
中小学生大面积眼睛近视,与电子产品增加、体育活动太少等等都有关系,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育理念的近视。面对升学压力,大多数学生刚刚放学便又被送进辅导班,好不容易到家了还要上网课,等到把作业做完早已两眼迷离。甚至有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考出好成绩,眼睛再近视也值得。
摘掉“小眼镜”事关孩子健康的硬任务,也是事关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系统性的问题,必须系统性的解决。有效控制儿童近视,既然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接下来就应该有更多更具体可行的措施。
眼睛里只有分数,就看不到更长的人生,也看不到更大的世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意义已无须赘述,不妨从解决“近视”入手,从摘掉“小眼镜”开始,撬动“唯分数论”困局的破解。
对此,眼科医生陶勇医生提醒:
保护视力要牢记“20—20—20”法则
每隔20分钟休息20秒,目光离开屏幕向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不眯眼不眨眼,全神贯注凝视并辨认其轮廓,使眼睛处于一种活动的过程中,可起到调节灵敏度的作用。
延伸阅读
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加深吗?吃胡萝卜真能保护视力吗?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眼病?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一期在线访谈中邀请权威专家就备受关注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加深?
“很多家长一直对配戴眼镜有所顾虑,认为戴上眼镜以后度数会越来越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邹海东表示,孩子们视力差,已经有一些近视的症状,比如,看东西模糊,但是家长仍然不给他戴眼镜,这种顾虑是错误的,没有科学依据的。
他解释,如果把眼睛比作一个照相机的话,照相机可以通过镜头的调节,使得外界远处的物体图像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就可以把东西看得非常清楚。而近视眼看远处的物像不是聚焦在视网膜上的,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所以看远必须要配戴眼镜,用的是凹透镜,看近可能不需要配戴眼镜也看得清楚。
人们在看近时,两只眼睛会往内聚集,叫做集合。普通人在看书、写字时,眼睛的调节和集合是协调的,但近视的孩子在看近的时候,眼睛不需要调节,还会有集合的状态,且调节和集合在孩子看书、写字时会出现不协调,从而造成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这样一来,不仅会引起近视的发生、发展,当孩子长期看东西模糊不清时,会出现眼睛胀痛,甚至头痛、恶心、失眠等症状,会使得孩子不愿意长时间看书、写字,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对孩子来说,如果有这些症状,是应该考虑配眼镜的。”
邹海东表示要结合孩子近视的度数、两个眼睛的位置和其他一些调节综合功能来看。一般医生认为,如果裸眼视力在0.8以上,近视度数比较低,如75度以下,这样的近视可以暂时不配戴眼镜。但如果孩子当时已经出现斜视,即眼位出现偏斜时,就要配戴眼镜了。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眼病?
“在孩子中,最常见的眼病应该就是近视,疾病分类上属于屈光不正这一大类疾病。”邹海东介绍,屈光不正还包括远视、散光和斜视。至于其他的眼病,比如眼睛发炎、红眼病,主要是由于平时生活习惯不好引起的发炎。还有一些先天性遗传疾病,如肿瘤。但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足,很难清楚表述自己眼睛的不适,这时就需要家长仔细对孩子的眼睛进行观察,了解孩子眼病的症像。
对于孩子的眼睛,家长的关注点应该有哪些?
邹海东称,首先要看眼睛的外部形状,仔细看孩子的两个眼睛是否对称,是否一大一小,以及是否饱满;要看孩子的眼皮是否对称、有缺损;要看眼睛的活动是否正常;还要看眼睛里面是否有发红或分泌物。其次是看眼睛的颜色,中国人的眼睛是黑褐色,如果在黑褐色中看到有白色的东西,医学上叫白瞳症,属于先天性白内障;还有一些眼部肿瘤也需要高度关注。
还有是看视力,孩子出生以后到3个月,他能够注视、看物体。如果家长发现这时的孩子不能注视眼前的物体,或者随着光线的移动,孩子眼球不能很好的移动,就提示他的视力可能不是很好。如果家长有意识地用手去遮住孩子的一只眼睛,发现孩子没反应,遮另一个眼睛,孩子出现了哭闹,说明第一个遮住的眼睛视力是差的,可能出现单眼视力障碍,需要引起重视。
一般来说,0至3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到12岁都是敏感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有意识培养孩子去看视力表,简单地给孩子自查视力。一般来说,3岁孩子的正常视力是0.5,4岁0.6,5岁0.8,到6岁才能到1.0以上。如果发现孩子的视力比同年龄段人的视力低,建议尽早到医院去检查、验光,明确孩子的视力是否低于正常。如果低于正常,在眼科叫弱视,治疗越早恢复得越好。
此外,就是用眼习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看书、看电视喜欢坐得很近,或者歪着脑袋看,说明孩子可能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斜视。近视的孩子喜欢眯眼、揉眼,频繁地眨眼,或者喜欢扒拉眼皮、皱眉。如果看到这些现象,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吃胡萝卜真能保护视力吗?
“吃胡萝卜对于视力保护是有作用的。”中国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马军表示,从保护孩子眼睛的角度来说,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均衡、主副食搭配、粗细粮结合,对视力保护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他指出,现在不利于保护视力的饮食习惯有几种:首先就是吃得过甜。饮食过甜会消耗维生素B,降低体内钙质,使眼球壁弹性减弱,眼球容易扩张,眼轴增长导致近视。同时,血糖含量增加会引起晶状体变凸,引起近视。
其次是吃得过精。长期吃精细食物,容易造成机体缺乏元素铬(主要存在于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产生近视。
还有就是吃得过软。咀嚼被誉为另类的“眼保健操”,多吃胡萝卜、黄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质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有助于保护视力。
另外,胡萝卜当中的维生素A、叶黄素等,都对眼睛具有抗氧化和保护作用,能保护视网膜的正常代谢,摄入过少对近视发生是不利的,所以也应该多吃绿色蔬菜、水果、蛋白质、钙、磷等,也要多吃一些肉、鱼、蛋、奶。“有效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调整不科学的膳食结构,对防治孩子的眼病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东方网,编辑:倪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