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存城市文脉肌理过程中,寻求老街区的新活力?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2年1月30日 22:58:45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为更好挖掘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我带领社工团队,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不断开拓视野做好老街、老建筑、老社区的新文章,展示有历史、有记忆、有乡愁、有文化的多彩西大。

正文图片

用活人文资源 让一条老街串起嘉定人民的故乡记忆

嘉定西大街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积淀,留存着诸多古寺庙、古石桥、古树名木、名人故居。调研中,我收集到了不少居民的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认为,西大街是嘉定人民的故乡记忆,要让西大街的历史重新“亮”起来。我们决定打造一个“西大街印象”社区特色品牌项目,把“老街区、旧时光、新生活”呈现好。

为此,我们邀请居民参与到设计环节,共同制作西大街历史人文寻访地图;为沿线的陶氏住宅、西溪草堂旧址、嘉定护国寺、西大街虬桥、善牧堂、厚德堂、吴蕴初故居等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制作“身份证”;邀请西大社区居民担任志愿者,为前来参观的师生、游客义务讲解,让更多人在探寻过程中发现埋藏在西大街深处的“富矿”。

正文图片

我们征集居民对打造具有西大街特色空间的建议,采集具有西大街多处历史建筑整体外观要素,如西大街218号、西大街2号、聚善桥等,邀请西大社区居民、共建单位、青年志愿者共同绘制的“西大街印象”墙绘,成为西大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正文图片

用好人的资源 让老百姓成为西大街历史的“讲述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大街丰厚的历史滋养着西大老百姓,也与西大社区居民的生活故事融为一体。有居民向我们呼吁“西大街的故事要有人传承下去!”

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由社区老党员、老同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用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让西大街的故事鲜活起来:结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15位党龄超50年的老党员讲述了他们与西大街共同的回忆;2021年街道第五届睦邻文化节上,西大社区党支部委员、退休教师陈美珍展示出自己精心整理搜集的西大街原貌照片,向广大居民讲述西大街的历史变迁。

正文图片

我们聚焦青少年群体,邀请原住民、社区睦邻点负责人带领青少年探寻西大街历史人文记忆,与社会组织合作“睦邻e直播”,推出“睦邻少年说——西大老街探访”线上节目,吸引11700人次在线观看。我们组织了“西大印象”写生活动,带领辖区青少年在西大街沿街采风,共同刻画出他们心中的西大街。

正文图片

用足阵地资源 开辟群众身边的文化“会客厅”

除历史保护建筑,2021年新改建完成的西大街党群服务站、两网融合中转站等也成为西大社区新的空间阵地。为给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养料,我们在用足用好这些空间阵地上下了一番功夫。

2021年2月至9月,我们举办的“弹硌路上 重温旧时光”老物件主题展上,清代的手炉、民国的香篮、粮票、白底红字的搪瓷脸盆、沪嘉高速建成的纪念牌等上千件承载着嘉定人民记忆的老物件悉数亮相,这些老物件展不仅具有“红色”属性,也贴合西大街整体的历史人文风貌,讲述着西大街的前世今生。目前,仍有不少居民捐赠的老物件在西大街党群服务站、两网融合中转站内展出。

正文图片

我们将红色基地西大街218号东侧文化墙作为传播载体,以建党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风廉政建设为主题绘制墙绘、制作版面,打造“家门口”常态化党性教育主阵地。

“十四五”期间,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将重点挖掘西门老街历史文脉,进行整体保护性开发。届时,西大街,乃至整个西门地区必将蓄势待发,展现更为丰富而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西大社区的“小巷总理”,我为能参与到这一环节,见证这一时刻而感到荣幸。


编辑: 卢泽斌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