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吴淞江畔已被春风装点上绿意,江水向南蜿蜒,一座坐落于樱花树荫中的隔离点正式启用。4月1日清晨,首批30名人员解除隔离,点位长胡敏身穿白色防护服,站在解离人员通道口与他们道别。
晨光熹微,封闭了14天的通道大门被缓慢打开。胡女士推着两个行李箱第一个从大门中走出,“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她情不自禁地将一句话重复数遍。“也要感谢你们的支持配合!”胡敏挥手向他们道别。这句“谢谢你们”,是对隔离点工作最大的褒奖。
住宿环境全方位消杀避免交叉感染
在送完30名隔离人员后,胡敏来到隔离点信息办公室。这里是隔离点的“司令部”,信息员们已将刚解除隔离的30人房间情况发送至医疗组。
随着对讲机传来一声“收到“,医疗组即刻带领消杀人员进入隔离房间进行消毒,卫生间、床底等卫生死角无一遗漏。“除了整个房间会消毒,床上用品和卫生用品都将一并更换。”胡敏介绍。
心理和生理健康均得到保证
“大部分隔离人员是一人一房间,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我们一要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二要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让隔离人员感受到自己有人照顾,有人关注。”隔离点前台工作人员说,每天接听四五十个电话是家常便饭,“大部分电话都是对伙食、住宿、解除隔离时间咨询,通过我们的耐心安抚,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1至2天后,大家会逐渐习惯隔离点生活。”
胡敏表示,度过隔离生活,调试心态很重要。有一次,一批人员因参加同一个会议被隔离。隔离期间,这批人员建了一个微信群,叫“一起住宾馆”,每天在群里晒锻炼、读书、弹琴,发音乐美文,互相加油打气。
据介绍,该隔离点每间客房都有电视和网络,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早餐提供包子、牛奶,中餐和晚餐两荤两素搭配,并提供水果。
特殊人群不用担心
医疗组组长手上有一本特殊人群名单,上面有带婴儿的父母、怀孕数月的孕妇,还有患基础疾病的老人。根据这份名单,医疗组会对他们加以“特别关注”。
隔离点针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病,也会提前准备好药品。一位患有糖尿病的隔离人员到达后表示自己的药已吃完,医疗组随即将药物交到他手里,令他吃惊又感激。据介绍,隔离点还配有AED(心脏除颤仪)、呼吸器、血糖仪等医疗设备,尽最大能力保障每位隔离人员的身体健康。
护士早晚两次问讯 解决沟通障碍
目前,隔离点还有80人处于集中隔离期。一早,医疗组工作人员穿好隔离服,为他们测温,询问需求。“体温都正常,8212号房的孩子有点轻微腹泻,中午给他配些易消化的食物。” 工作人员向组长汇报各房间内隔离人员情况。
每天早晚各一次的测温与问讯是医疗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不仅是为了时刻掌握隔离居民的身体情况,也是为了解决大家需要当面沟通的需求。“之前有位隔离的老人,老伴在家突然身体不适,他又不会用手机,急得团团转,我们了解到情况后,马上用手机帮他联系家属,将病人安全送到医院。”工作人员说。
临近中午,信息办公室内,指挥长正与信息员处理下一批隔离居民信息,前台人员已将午餐打包完毕准备发放,医疗组已着手准备第二次电话问询工作……胡敏说:“隔离点就像24小时运转的机器,时刻保障所有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 通讯员魏明恺
编辑: 倪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