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老年人群体,他们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渴望健康、权益保护能力弱等特点,以充值返现、投资理财、保健用品、婚恋情感等名义进行诈骗,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根据现实案例,为广大市民群众分析老年人常见的被骗形式。帮助老年人警惕和防范此类诈骗套路,提高防骗能力。
一/充值返现诈骗
钱老伯经人介绍加入了一个网络投资理财聊天群,群中有一聊得来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项“理财业务”。据对方称,只需向其所推荐的购物平台充值一万元,第二天不仅能够将钱悉数取回,同时还能够收到一笔返现金。
钱老伯原本将信将疑,但架不住群内好多人都在交流此事,乍看之下不似有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银行咨询如何操作转账事宜。所幸民警发现后成功劝阻了钱老伯,守护住了老人家的“钱袋子”。
二/ 投资理财诈骗
近日,顾阿姨在陌生人的介绍下,下载了一款投资理财APP,想要进行一些虚拟货币投资。所幸民警及时上门劝阻,打消了其投资的念头,并告知顾阿姨投资理财需谨慎,不要添加陌生人账号,并对此类诈骗手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帮其删除了涉诈APP,成功避免了损失。
三/ 保健用品诈骗
某区警方发现全国有2900余名老年人购买了“博举丹”“ 颐神颗粒”“林芝滴丸”等各类所谓的“特效药”,“销售人员”通过询问老年人的年龄、病情等个人信息,逐步介绍与病情相对应的各类药物功效,从使用方法、效果描述到价格优惠一步步让老年人动心。其间他们还会询问老年人经济状况,从而制定更有可能被老年人接受的药品价格。该犯罪团伙最终被警方抓获,涉案金额超800万元。
四/婚恋情感诈骗
张阿婆在网络交友平台认识一“美国大兵”,经过3年的交谈,两人逐渐产生感情。近日,对方突然称自己被关到了监狱,需要缴纳25万元的罚款。张阿婆准备向银行贷款来救“爱人”。最终民警说服老太太,成功阻止一起电信网络诈骗。
五/ 冒充政府工作人员诈骗
近日,张老伯接到“法院”来电说自己账户涉及诈骗案,要尽快在手机上操作完成“流程”,防止账户冻结和影响征信,正当其准备操作时,接到了民警的反诈电话。经过民警的分析,老人也及时认清了骗局,将对方立即删除。
警方提醒
老年人一定要提高防骗意识,加强甄别能力,警惕各种“糖衣炮弹”,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作决定,管好自己的“钱袋子”。确有需要动用“钱袋子”时,应及时与子女沟通商量,避免上当受骗。
来源:嘉定公安
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