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古称槎溪,素有“小小南翔赛苏城”的美誉,坐落其中的古塔、古刹、古园林,都仿佛在向当今的都市人娓娓叙述着她古老而精致的江南文化。昨天(10月14日)上午,作为第十六届南翔小笼文化展的收官活动,第二届南翔•槎溪讲坛“江南文化的智慧与表达”在南翔老街举行。
现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峰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康化,分别从“中国智慧的江南元素”“江南文化的当代表达”等角度,就江南古镇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展开了一场对话。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域,更是一种观念,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李康化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江南文化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李康化向观众展示了一组南翔古镇互联网评论词频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在南翔古镇丰富的商贸、宗教、红色、名人、饮食等文化中,饮食文化和历史文化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何据此解码南翔古镇的文化基因,打造彰显宜居理念、展示精致生活、延续创新精神的全新消费场景?李康化从时间、空间和人间三个维度给出了答案。在时间上,古镇可以为都市人构建一个全新的平行时空,发展夜间经济。“上海人的夜生活往往从21点以后才开始,城市优美的夜间景观可以吸引客流,但将客流转化为实际消费群体还需要多元化的内容和产品体系。”比如,在“夜市、景区、演出活动”老三样的基础上,打造蕴含城市文化魅力的“节事、场馆、街区”新三样。
至于空间,李康化跳出物理空间的概念,聚焦数字空间。在他看来,古镇物理空间承载量有限,开发数字孪生的文旅业态,让市民在“元宇宙”中以“数字人”的身份游览古镇风景、实现经济交易、享受个性化应用服务,也前景无限。所谓人间,即古镇应该关注爱美人、干饭人、养生人等具有消费潜力的人群,发展“颜值经济、美食经济、康养经济、单身经济”。
“南翔古镇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江南文化古镇,在上海人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自幼就经常跟随父母来这里。”在王德峰看来,江南古镇是都市人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一方精神上的喘息之地,是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独特的展开形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将其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回忆’去传承,更要以之为创新源泉。同时,资本也应为保护和创新服务,让产业发展更加人性化。”王德峰说。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南翔镇创新推出南翔小笼文化人文系列纪录片、“槎溪四品”寻乡风味以及手绘地图等产品,溯源美食文化印记,赋予古猗园、檀园、南翔小笼等文化IP新的时代内涵,让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
当前,以小笼文化为支点,南翔镇正实施南翔老街改造提升项目,打造海派民宿,持续焕发老街新生机。面向未来,南翔镇将继续深耕文化传承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小美南翔”的城市软实力。
作者:摄像陆逸苇(通讯员)
编辑:武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