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既出文人,又出武郎。嘉定的孙元化,就是这样一位学贯中西、文武双全的科学家、军事家。
明朝万历九年,孙元化出生于浦东高桥,之后随家迁居嘉定西门的天香桥。
他深受“嘉定四先生”中程嘉燧的器重,又是明朝大科学家、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的学生,曾与徐光启一起翻译了很多西方科学著作,对西方科学和天主教文化有很深的研究。
万历四十年,孙元化得中举人。看到强虏入寇,边关吃紧,他毅然投笔,戎马征战,因屡立战功,一直做到登莱巡抚。
万历天启年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企图入主中原。其时,孙元化正辅佐明朝大将袁崇焕镇守宁远。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精锐再次来犯,情况万分危急。宁远城地处山海关外,一旦失陷,山海关就暴露在外,将直接威胁京师安全。
大敌当前,孙元化却成竹在胸。他在师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自己老师徐光启学习西方科技时,就对西方的先进火器有所了解。因此,他一方面命令副总兵张寿去澳门,向葡萄牙人购买当时杀伤力最大的先进火器——红夷大炮,另一方面亲自设计、构筑炮座,使经过改造的火炮能上下左右灵活操纵,准确炮击敌军。同时,他指挥兵将,日夜操练,等待强敌来犯。
努尔哈赤一路杀来,刚到宁远,便开始攻城。兵骄将狂,汹涌推进。终于进入红夷大炮射程。
孙元化亲率士兵装炮射击。随着“轰”、“轰”几声巨响,炮弹直飞强敌阵中,如同天崩地裂一般,砸得敌军血肉横飞。努尔哈赤也被击成重伤,翻身落马,虽被卫兵救起,但终因伤重不治而亡。
孙元化守宁远,救开平,复建昌,指挥了大小数十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播。
后来,孙元化因在“吴桥之变”中落入叛军之手,又遭受冤陷而百口难辩,被当朝首辅温体仁定为死罪。虽有徐光启等大臣竭力营救,但也无力回天,终于被处斩于北京西市。
他的冤死一事,被其子孙和斗写进了《国恤家冤录》一书。遗体被儿子和部下迎葬于嘉定南门外的荒圩中,坟前立有一方石碑,上书“佥都御史孙元化墓”。
编辑:卓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