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美食
红亮亮的走油肉是本地人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灵魂”主菜,在嘉定农村,至今还保留着用土灶制作走油肉的传统。马陆镇李家村村民顾明兴身怀“独家绝活”,经他手中做出的走油肉,每一口都是老底子的味道,备受亲朋好友喜爱。
老式土灶台配上一口大铁锅,底下是一炉旺旺的柴火,顾明兴告诉小嘉,只有用足够“土”的烹饪方式,才能做出地道的传统年味。
走油肉的选料颇为讲究。“最好是选新鲜的五花肋排,吾伲本地人最喜欢一分皮、三分肥、三分瘦的口感。”顾明兴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将肋排洗净焯水,接着放入锅中烧熟,直至筷子可以轻松穿过肉,便关火捞出。
“炸肉可是个技术活儿,油炸的过程要眼明手快、胆大心细,火候的控制也很关键,要确保炸透。”当油锅烧到八九成熟时,顾明兴将肉放入,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油爆声,肉皮在旺油锅中逐渐起孔,慢慢呈现焦黄色。顾明兴翻动肉块的同时,也向小嘉展示手中这把颇具年代感的纯铜锅铲,“这可是陪伴我三十多年的‘老伙伴’了,承载了很多关于年夜饭的回忆。”
当一块块肉被炸得滋滋作响、金黄油亮,浓浓的乡情和年味儿也随之飘散开来。待肉皮炸至发硬后,顾明兴将肉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冷水的极速降温让肉皮膨胀爆开,表面形成走油肉标志性的漂亮纹路。
浸泡过后的肉放入葱、姜、茴香、冰糖等调料,再倒入酱油、黄酒,上土灶焖煮。在热气蒸腾中,饱满的汤汁丝丝渗进皱皱的皮里,再透进肥瘦相间的完美层次中。经过耐心的等待后,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走油肉终于大功告成。夹起一块品尝,入口即化,酥烂不腻。
尽管制作工序繁琐,但顾明兴依旧遵循着代代相传的传统做法,今后,这份仪式感还将由他的孩子“接棒”。“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这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年味。”顾明兴的儿子在一旁打着下手,学习制作走油肉的技巧。他说,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么不必再等过年,但是每当闻到厨房里飘出走油肉的香气,内心还是会充满欢喜。
炉火映照着顾明兴和儿子的脸庞,小小的灶台间升腾出袅袅人间烟火气,在一块四四方方的走油肉里,不仅能品尝到家常年味,更是沉甸甸地装满了人情的滋味、传承的故事与团圆的喜悦。
通讯员:黄荔
编辑:卓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