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停放安全隐患大,但相关违法违规现象仍因种种原因回潮。今天(3月22日)下午,以“做好电动自行车管理,点亮居民‘安全灯’”为主题的菊园新区12345热线论坛在嘉定区菊园新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各街镇城运负责人, 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防队员以及社区书记、物业代表和居民等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加强电动自行车长效管理,筑牢“嘉”园安全防线。
治理+服务,“兜”住群众诉求
“南京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发生以来,全区相关热线诉求明显增多,近一个月共收到相关工单近500件,主要涉及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栋架空层、过道、入户大厅违规停放或飞线充电等。”论坛开场,区城运中心热线工作科科长刘强梳理了近期全区电动自行车相关投诉和承办单位办结情况,并分析主要难点:“比如消防设施配备不足,部分小区非机动车停放点位并未配备喷淋、烟感等消防设施;还有居民贪图便利,不愿将电动自行车停放至规定点位、不愿有偿使用公共充电设施。”
为了消除这一安全隐患,不少街镇在尝试有效应对措施。目前,菊园新区已有43个小区完成电动自行车停车位智能化改造,并推出“一分充电 十分满意”活动,引导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进车库、规范充电。“有的居民觉得一元充电4个小时比在家里充电花费大,为此我们鼓励第三方公司推出‘在半年内花一分钱充电4个小时’的活动,既让市民熟悉刷卡、扫码等操作,也形成一个固定行为模式,养成良好充电习惯。” 区人大代表、菊园新区城运中心主任钱盈分享道。
小区充电设施少、停车位少,也是居民让电动自行车上楼的主要原因。嘉慈社区共有2868户居民,约1900辆电动自行车。“电瓶车一多,乱停放就随之而来,还会出现占道、室内充电等行为,社区也曾因此矛盾重重。”嘉慈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胡海燕说。为此,嘉慈社区依据现有电动自行车数量重新梳理空间,增设停车位、充电设施和消防设备,2023年共增设充电桩110个、消防喷淋402个、高清摄像头107个。
人防+技防,探索治理“良方”
论坛中,也有嘉宾指出目前相关监管存在较大难度,部分小区采取对违规车主进行劝诫和安全隐患宣导等措施,“当下情况可能有所好转,但极易返潮,屡禁不止。”
“住宅小区是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最密集的场所之一,我们物业作为最主要的管理主体,采取了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来管理。”沪西物业总经理钟琦介绍,沪西物业服务于练祁佳城绿地家苑、阳光嘉苑两个小区。在人防方面,他们要求物业所有服务管理人员,不分工种和岗位每天巡视楼道。“特别是保洁人员对楼道情况最为熟悉,我们要求他们随身携带告知单,发现楼道停车、充电现象直接劝阻并张贴告知单。”钟琦说。
技防方面,部分小区在菊园新区支持下为电梯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智能管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识别,只要有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电梯就会进行语音提示并停运,直到车辆退出电梯后才恢复正常运行。“我们小区也安装了梯控,以前电梯里常碰到邻居推着电瓶车进来,心里肯定害怕,但说多了又影响邻里关系。自从有了这个系统后,大家都放心了。”居民代表姚佳佳点赞道。
为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菊园新区也一直致力于丰富一网统管特色应用场景,通过“菊安通”数字化应急综合管理系统,对电动自行车入梯等情况实时预警。此外,菊园新区还把有条件的小区消防设施纳入一网统管特色应用场景,一旦发生火情,联网式烟感探测会第一时间发出报警,提醒社区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排除隐患。
宣传+执法,提升居民安全意识
“通过视频监控和模拟实验分析可以知道,电动自行车一旦着火,从起火到完全燃烧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论坛上,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四科科长孟庆慧再次向大家重申了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危害,并表示将对易发、易反复区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消除隐患。
不少社区党支书、物业代表坦言,一直以来,他们都在不断拓展消防安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社区中开展安全知识比赛、达人讲课,定期开展消防演习、消防讲座。“效果肯定是有的,但还是免不了有些‘熟面孔’,怎么劝也不听。”嘉宏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洁提出,希望能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对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人员,提高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
“那对于电动自行车管理、执法等是否有法可依?”现场还邀请律师依据《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解答物业、居民代表的疑问。“条例指出,所谓的飞线充电、私接电线的事情都是明确的违法行为。其次,所有的门厅、过道、楼道、安全出口等位置,均是不能停放和充电的。”区政协常委、上海萃群律师事务所主任顾崟涛介绍,条例还明确了管理主体,小区物业、业委会都有权利对上述违法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对于劝阻、制止无效的,城管、消防都有权力予以处理。
据悉,菊园新区12345热线论坛是在嘉定区城运中心指导下,由菊园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城运中心联合承办的系列活动,集中探讨社会热点、治理难点问题,重点突出人民民主“全过程”属性,探索建立“同商共推”“同题共答”“同评共促”的合作模式。“12345热线是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意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凝智聚力,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赋能。”区城运中心热线工作科科长刘强表示。
市热线办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作者:摄像姚卓林
编辑:张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