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等4条高铁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将于6月15日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相关列车车票于6月1日开始发售。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对上述4条高铁动车组列车实行市场化定价,将现行的固定、单一票价机制调整为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调整后,上述列车车票执行票价将以铁路12306和相关车站公告的公布票价为上限,综合考虑区域、淡旺季、时段等因素,实行不同幅度的折扣,对一些停站较多、方便沿线旅客的列车车票进行较大幅度打折,最低折扣5.5折、较原票价低34%;对一些旅速较快、长期供不应求的列车车票不打折,较原票价高20%,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公平合理的原则。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距离上一次高铁调价已过去一年时间。2023年5月30日起,国铁集团对柳南客专、胶济客专、南广高铁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以及宁杭高铁、沪宁城际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各站间的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6.6折为下限,当时公布票价涨价幅度在10%至20%左右。
而此前已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的京沪高铁、厦深高铁、成渝高铁、南广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等多条高铁市场运营良好,客流更加均衡,综合运输效能持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不断改善。铁路运输企业总结借鉴成功经验,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京广高铁武广段等4条高铁列车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符合市场规律,具有良好预期。
此次四条线路相比以往调价升得多、降得也多。4条高铁分别于2009年至2014年间开通,运营10余年来一直实行固定、单一票价机制,期间高铁运营维护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票价机制已明显不适应市场化经营形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票价机制,有利于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经营水平,进一步巩固性价比优势,增强高铁客运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高铁高质量运营。
目前大多数高铁线路仍为固定、单一票价机制,多位专家进一步表示,高铁市场化定价有望继续扩展至其他线路。此前,一位中西部铁路公司人士指出,目前普通旅客铁路(普速列车)定价几乎没有调整过,算是民生公共事业,承担着一部分的社会责任,并非市场化定价。后建的高铁,部分线路已开启市场化定价,主要看供需,有需求才会有调价动力。中西部不少高铁和客车,因地势环境导致修建成本比京沪高铁的成本要高,但客流量肯定是更比不过京沪线路,因此中西部地区线路调价的可能性并不高,本身上座率和开行对数等都不具备票价上浮的基础。
编辑:卓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