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而癌症筛查是实现癌症早诊早治、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疾病负担的有效途径。
今天(7月19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重点人群癌症筛查项目”在嘉定启动。该项目作为嘉定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之一,旨在推动构建一个以社区筛查和临床机会性筛查为主要手段的癌症筛查管理服务体系,为全市乃至全国贡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嘉定方案”。
聚焦3个重点癌症,开展精准筛查
活动上,重点人群癌症筛查项目启动,聚焦肺癌、大肠癌和肝癌等3个重点癌症开展精准筛查。其中,重点人群肝癌筛查及风险分层管理工作是此次癌症筛查项目的重点之一。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肝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介绍,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5%。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加强对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肝癌筛查项目将面向嘉定区年龄为40-74周岁的常住人口中肝硬化、慢性乙肝、慢性丙肝、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四类疾病患者及一级亲属伴肝癌家族史人员。筛查对象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B超检查及甲胎蛋白、肝功能等检验项目。确诊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完善治疗。”谢青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给居民提供规范化、专业化、便捷化的癌症诊疗服务,本次项目选定了嘉定区内8家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分别是瑞金医院嘉定院区、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南翔医院、安亭医院、江桥医院和嘉定区中医医院。
活动为8家定点医院授牌,颁发专家聘书和首席顾问聘书,并发布嘉定区全生命周期十大专项行动。
数字化赋能肝癌筛查,实现风险分层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何才能早发现、早治疗?作为嘉定区肝癌筛查信息系统操作方,罗氏公司在此次筛查项目中引入GAAD数字算法辅助诊断系统及风险评分体系,并结合筛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甲胎蛋白(AFP)、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测结果,自动将筛查人群进行风险分层并随访管理,具体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四类,进一步提高肝癌及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治疗率。
“我们为项目特别开发了肝癌风险患者精细化管理平台,通过区域内的数据串联和统一,实现精细化管理。”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表示,运用数字化赋能肝癌筛查,实现风险分层是“嘉定模式”的特点,未来会推广到更多地方。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树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红阳,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袁政安,嘉定区副区长汤东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作者:撰稿杨育杰、摄像章泽生
编辑:刘欣妍(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