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师有约 | 青春期亲子 “战火” 频发?教您几招熄灭它!

日期:2025年2月10日 21:50:17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近日,“嘉师有约”家庭教育大讲堂系列主题讲座之《从“对抗”走向“对话”,拿捏青春期沟通》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落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教师徐婉迪、嘉定区德富路小学教师顾敏担任主讲嘉宾,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孩子在青春期成长中遇到的挑战,提供有效策略,促进青少年个人和情感的成长。

砰——

别让孩子锁上心门!

“这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我们还没说几句话,孩子就生气了……”

为何孩子不愿与家长交流?徐婉迪老师指出,家长若过分关注学业成绩,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不被理解,情感需求被忽视。这种状况若持续下去,孩子可能会“预设敌意”,对家长的沟通产生抵触情绪。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 徐婉迪

怼天怼地怼父母

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家长说一句话,孩子能顶嘴十句!”

“我们好心好意提醒,

孩子不仅不领情还笑我们老土,真让人心寒!”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通过挑战权威或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来探索和展现个性,这可能表现为与家长或老师的“怼”人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可能带来挑战,但实际上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顾敏老师指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通过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从他人视角审视自我。在这个阶段,家长需展现更多耐心,引导孩子探索个性并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父母简直如临大敌!

“学生不像学生的样子,净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青春期的孩子常被新奇事物吸引,而这些活动常被家长视为“不务正业”。由于对潮流的不熟悉和对未知的恐惧,他们往往选择阻止孩子,试图让他们回到“正轨”。

顾老师建议,家长不应一味地阻止孩子,而应真正地融入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为何会对这些事情产生兴趣。家长应凭借丰富经验,帮助孩子识别风险,在追求新鲜事物时,把握分寸,保持理智,树立正确价值观。

嘉定区德富路小学 顾敏

只会解题?不会解决问题!

实际上,“生活即教育”

“你做这些事情以后能有什么出息?这能当饭吃?”

“你要是能把一半的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就好了!”

当孩子对某项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这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个契机。他们全身心投入兴趣的世界,怀揣着对知识的无尽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深切好奇,他们热切地期盼着获得外界的认可与赞许。此时,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耐心观察并为孩子提供探索的机会,在认可中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发现自我价值。

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家长需与孩子构建一座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与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教育精髓,助力孩子逐步培养出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亲子情感联系,更能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尾图.jpg

作者:通讯员郑晓眉
编辑:王晨尧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