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潭 | 书香小记

日期:2025年5月7日 09:00:12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记得在小学新学期开学领到新课本,我翻开书有一阵清香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淡淡的、清雅的香味,令人联想到晒干的麦秸垛、清晨的小树林和开满野花的青草地。

图片

多么好闻的气息。我把脸埋进书里深吸,书香不浓郁,清淡得好像在躲你,却又不远离你,这样若即若离地诱人。随着课本用久了,香味便渐渐消失了。

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书香吧,我想这书的纸张是用带香味的植物制成的吧,我不知它的名称、它的姿态、它的习性、它的产地,在我的想象中它是一种亭亭玉立的美好的树木。我以为,这就是书香人家、书香门第里所谓的“书香”。

很多年后我查阅资料时,无意中看到有关书香的知识,才知道当初的认知是错误的。“书香”一词是有特定涵义的。它是指古人为了避蠹驱虫,在书中放置的一种芸草,又名“芸香草”“七里香”“灵香草”,产于我国西部,是公元前138年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我国的。芸草特异的香气能杀死和驱走各种蠹虫,特别是书虫,因此,爱书之人和藏书家将其置于书中,其散发出的缕缕香气谓之“书香”。书香人家、书香门第里的“书香”即源于此。

芸草的驱虫功能强且无任何副作用,被称为驱虫之王。芸草保护藏书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在书架、书柜中,每层存放10克用纱布或沙纸包好的芸草,整个书库、书柜便香气四溢,芸草留香能力强、气味经久不散,如数年后香味减弱,取出后在阳光下照晒约半小时即可恢复,驱虫效果可长达30多年。著名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所藏图书号称“无蛀书”,就是每本书都夹有芸草之故。芸香与书结缘有诸多雅称,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芸阁”指藏书阁,“芸署”为藏书室,“芸香吏”则指校书郎,诗人白居易就曾做过“芸香吏”。备有芸草的书斋可称为“芸窗”“芸署”“芸省”等。唐朝徐坚的《初学记》说:“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亦称芸台。”

如今书籍的防蠹多用樟脑丸、檀香片等,不仅含有化学成分,其功效有限且不持久,还有副作用。据说省市级以上的图书馆至今仍用芸草保护珍贵的典籍。

书香后来还被升华并赋予为文化品质和高尚品德,古籍《增广贤文》有“家熟不如国熟,花香不及书香”的记载,梁实秋先生更是说“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立的”,表达了对书香体现的高贵精神的尊崇。

我童年时的新课本清香或许无关芸草,更无关书香的文化和精神层面,可能是纸张或者油墨的香味。我此后阅读过许多书籍,每本书都有不同的气味,奇怪的是早年那种清香很少遇到,有的书不仅不香,还有难闻的化学气味。气味最能把人带进特定的情境,有时偶然打开一本书,那种熟稔而遥远的清香一出现,瞬间把我带回童年,我依然将脸深埋进书里,贪婪地深吸,感叹它们还幸存于世间,内心激起一阵波澜。这或许也在告诉我一个道理,任何事都不要想当然。

作者:魏滨海

编辑:杨玉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