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所在。近年来,嘉定区始终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来抓,通过一系列惠民举措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7月1日下午,由区党代表、区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对嘉定区今年开展的“为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远传水表、完成1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现场评议。
水表里的大民生
在位于新成路街道的新乐花苑小区,部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门口的水表箱内,都已安装了智能远传水表。据介绍,这支智能远传水表可以实现高效抄表,将每日用水数据上报至供水企业表务管理平台。
“智能远传水表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漏水问题,避免因未能察觉而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抄表的成本。”评议代表王菊枕表示。
目前,区民政局、区水务局正会同区城运中心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打造“异常用水量预警工单受理、派单应对处置、服务完结跟踪”的全流程闭环。一旦日用水量出现显著异常,将派发工单至辖区村居,并派工作人员上门查看,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多一份保障。
城市“血管”大焕新
作为城市供水的“生命线”,纵横交错的供水管网则如同城市的“血脉”,源源不断地将清洁安全的饮用水输送到千家万户,为城市运转和居民生活提供着最基础的保障。
在嘉戬支路(嘉戬公路-大治路)老旧供水管道施工现场,评议小组深入了解这项实事工程的推进情况。施工现场四周设置了醒目的黄色围挡,并张贴着“当心坑洞,注意安全”的警示标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在已开挖完成的管沟中,工人们正在敷设新水管。
据施工负责人介绍,原先的老旧供水管道将更换为球墨铸铁管等优质管材管道,具有内壁不易结垢、承压能力高、耐腐性能强等特性,也能提升使用年限,有效提升周边市民用水安全。“过去埋在地下的水管使用时间长,不仅影响水质,还容易爆管。”评议代表孙彩英说,“现在为老百姓更换新型管道,还采用一体化作业模式,让我们老百姓喝得放心、用得安心!”
截至目前,在水表安装方面,嘉定区水务局已提前完成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智能远传水表的安装工作,下一步将对智能远传水表上报的用水量数据进行参数设置,让这些“智慧水表”真正成为守护老人安全的“电子卫士”。而在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方面,已完成4.592公里管网改造,计划于今年11月完成全年1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任务,进一步提升供水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截至6月底,嘉定区已组织区级部门开展日常评议9次,评议对象包含开办17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持证残疾人免费健康体检、“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等项目,参与评议人员累计67人次,收集有效意见建议113条。在2025年37项嘉定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新增2家社区长者食堂”“为生活困难退役军人提供300人次以上帮扶援助”“新(改)建1个市民健身驿站”等7个项目已完成,其余30项均按时间节点安排稳步推进,持续为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撰稿:奚柔
摄像:黄佳星
编辑: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