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的重要站点,位于江桥镇的临洮路地铁站承载着周边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站点启用后,部分乘客图方便,直接将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及辅道,导致停放无序、交通拥堵,这一问题一度成为市民在12345热线中集中反映的“老大难”问题。
2023年,嘉定区人大代表、江桥镇先农村党总支书记吴勤良在履职过程中积极参与12345热线办理,把群众诉求带到代表建议中,推动部门联动破解难题。如今,随着非机动车停车场扩建工程建成投用,站点周边秩序焕然一新。
上午十点,记者在临洮路地铁站3号口看到,非机动车停放区内一排排电动车、自行车整齐摆放,秩序井然,环境整洁。虽然停车点位接近满位,但出入口依旧保持畅通。
一年多前,由于非机动车停车位紧张,不少市民将车辆停放在人行道、盲道甚至非机动车道上,既影响交通通行,也埋下安全隐患。“我们车站客流量比较大,骑自行车、非机动车来我们站换乘的特别多,有些车甚至停到了非机动车道。”轨交14号线临洮路站站长姜晨杰回忆道。
一年前
问题的解决,要从一份人大代表建议说起。2023年,吴勤良在广泛走访、调研后,提出在临洮路站3号出口扩建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议。
经过区、镇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确定实施方案,并于去年10月完成施工。新建的698平方米停车场可容纳350辆非机动车,并配备40个充电桩,满足了市民多样化需求。
“我实地来看了好几次,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每天有什么变化。”吴勤良告诉记者。在调研时,有市民提出希望能在停车场建充电桩给车辆应急充电,在多方考虑和走访后,吴勤良将安装充电桩写在了建议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在考虑实际情况后,大家很快就拿出了方案并开始实施。”
如今,在属地村志愿者引导、联勤力量协作、城管中队和车站的日常巡查下,停车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大大改善,12345热线相关问题也有所减少。
通勤市民和附近居民都感受到了直观变化。“以前基本没地方停车,就乱停。现在有了几个新的停车点,还有人管理,方便多了。”附近居民毛先生说。
从群众反映的“停车难”,到停车场顺利落地,这一治理过程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展现了人大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履职作用,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作为人大代表,就要把群众的意见真实反映出来,推动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为老百姓解忧。”吴勤良说。
随着停车场的投用,临洮路地铁站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出行更加便利,也为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撰稿秦建
编辑:褚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