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雨污水管混接混排的问题如何破解?今年5月,菊园新区六里新家园雨污分流改造项目竣工,该项目依托区人大代表参与“12345”市民热线办理的工作机制,为民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小切口”做实“大文章”
走进菊园新区六里新家园,环境干净整洁,路面标识清晰,崭新的窨井盖……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的诉求终于得到解决了。”居民陆先生介绍,小区原来存在严重的雨污水管混接混排的现象,加上地势偏低,一下大雨就会污水倒灌、臭气熏天。“今年5月雨污水管改造后,台风天下大雨小区里也不积水,我们不用再挽着裤管走路了。”陆先生说。
据了解,六里新家园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住户519户。从“谈雨色变”到全面改造,这样的转变如何推动呢?
去年,菊园新区人大工委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12345”市民热线办理工作机制,与新区城运中心畅通信息渠道,构建起“热线吹哨、代表响应、双向约请”的闭环治理模式。
区人大代表钱盈作为菊园新区城运中心主任,是离“12345”市民热线“最近的人”。“我看到工单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于是联系了村委会前往现场查看。当时有一户人家在修管道,污水遍地,气味刺鼻,因此我决定写一份建议书。”钱盈介绍,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彻底清理管网,通过重新布局和更换老化管道来实现雨污分离;二是严格执法,环保、水务、房管等部门应协同合作查处违规排污;三是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定期巡查维护。
经过推动,六里新家园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被纳入菊园新区2024年实事项目,并于今年5月竣工。
建议书成为“施工图”
六里村共分为两个区块:一是已经得到改造的六里新家园,二是位于嘉安公路1885弄内的六里佳苑,这里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共有房屋42幢,均为单体别墅。
“两个小区以前都使用截流井来进行雨污分流,但一旦遇上汛期或台风天仍存在河水倒灌或污水流入河道的问题。”六里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郁晓波表示,“有了六里新家园‘热线吹哨、代表响应、双向约请’的实施经验,我们协调了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菊园新区经发中心等相关单位,最终针对六里佳苑开展了雨污分流改造。”
据介绍,六里佳苑环境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于8月中旬启动,计划明年上半年完成。从“解决个案”向“化解类题”升级,人大代表参与“12345”市民热线办理的工作机制,也助力热线办理质效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六里村的雨污分流,分流的是水,汇聚的是民心。”钱盈建议,两个小区的改造项目完成后,要进一步加强管道的日常检查和巡查,建立长效常态的机制,让老百姓更能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六里村的蜕变,不仅是一条管道的更替、一个小区的改造,更是一场从“接单即办”到“未诉先办”、从“解决一个”到“解决一类”的治理理念之变。未来,这份由“12345”热线与人大代表共同绘就的“施工图”,还将继续复制推广,为更多社区点亮美好生活,让城市的幸福底色愈发鲜亮。
作者:撰稿徐宸逸 摄像姚卓林
编辑:何晓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