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陆镇陈村村,不少村民还保留着种植晚芦粟的习惯。近日,田埂里那片比人还高的芦粟地,成为秋日里最惹眼的景致。
原先青翠的秆子下部,渐渐染上了一抹紫红,梢头的穗子也变得沉甸甸的,在风中摇曳,像挥舞着无数毛茸茸的旗帜。
“这根粗,汁水足!”村民赵冬梅钻进芦粟地里,手一捏、眼一瞧,便能挑出最甜的那一根。

“咔嚓”一声,清脆利落,芦粟应声倒下。砍回来的芦粟,整齐地靠在屋檐下、院墙上。寻一处树荫,或坐在自家的门槛上,耐心地撕去外皮,一口咬下,清冽的甘甜瞬间在唇齿间弥漫。
这滋味勾起了吴树荣温暖的回忆:“小时候最盼秋天,那时候没有零食,一到这季节,就跟着爸妈来芦粟地。他们还总叮嘱我,梢头的穗子千万别扔,晒干了里面全是籽,来年春天掰下来撒在地里,又能长出一茬芦粟。”
左邻右舍也常常被这甜蜜聚拢。大家搬来小凳,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芦粟,一边拉着家常。在这不紧不慢的咀嚼声中,化作了乡村最寻常、也最温暖的邻里情。

作者: 通讯员吴明浩
编辑: 黄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