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安亭与昆山花桥地域相连,安亭习惯被称为上海市的“西大门”,那么花桥则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东大门”。两地门对门,或者如俗话说的“贴隔壁”。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邻里两家”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我是嘉定马陆人,从小就听人称昆山人为“西头人”,虽然我们那里也不富裕,但那时,即使不带任何情绪地说这个词,人人都明白“西头人”是贫穷的代名词。我的叔公叔婆,在抗日战争逃难时,曾把刚出生的小女儿送给了一个昆山农民。后来她结了婚,来嘉定寻亲,父母带我们去看,只见她一副“西头人”打扮:绣十字花的黑色头巾在头顶竖起一个尖尖的角,一身土布做的衣服,腰里束一条藏青“作裙”,土布做的绣花鞋。虽然是新娘新衣服,但从一个孩子的眼光看去也十分土气。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西头人”。
那时,我们周边的村里有不少从昆山嫁过来的女子,就是因为家里穷。出生无法选择,但姑娘往东嫁是改变命运的一条出路。大多数姑娘是被介绍过来的,但有件奇葩的事不得不说。那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有一天,村里人正在地里“做生活”,忽然有一对“西头人”打扮的母女来到地头,那个母亲开口问:“你们这里有人要找对象吗?”大家好奇地围着她们看。原来,因家里穷得吃不饱肚子,这个母亲就带着女儿出来找家人家收留她。最后,那个小姑娘竟然当晚就留下了!后来就与这家的儿子结婚生子。
1988年,我先生局里安排他到安亭工作,但我坚持不肯调过来,因为这里毗邻“西头”。先生只好骑自行车奔波,每天来回两个小时。后来看他实在辛苦,1990年我答应调来安亭,同事们不无怜悯地问我:“你哪能要去做‘西头人’?”我只能苦笑。从此我家成了昆山花桥的紧邻,成了半个“西头人。
那时,改革开放后几年,安亭建起与德国合资的中国首家合资车企——大众汽车厂,不少安亭的社办企业与之配套,于是经济开始腾飞,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昆山人抓住时机,就在紧挨着安亭的花桥(曹安路与外青松公路交汇处,安亭人称之为“四岔路口”)建起了简易房子开始做生意。
原来,那时上海虽然还用粮票,但随着副食品供应的日益丰富,粮食就不那么紧张了,而昆山那边粮食还是欠缺。于是花桥那里就有了半公开的交易点,有的就开在自己家里,小贩收购上海的粮食贩去昆山牟利。同时,针对上海人对外烟的需求,小贩又从不知什么地方贩来外烟,有真有假,以供应上海烟民和请客送礼之需。但这就是后来花桥经济发展的开始,这里也是花桥经济开发区的雏形。
无论贩卖粮食、香烟是否违反当时的法律法规,现在看来,这是昆山花桥对接上海的第一步。
没多少年,那些简易房拆了,原地建起许多商住两用的楼房,有商业眼光的人和少数花桥当地人开始购买入住,渐成集市。应运而生的就有银行、商场、饭店、理发店、旅馆、加油站等,俨然一个新兴小镇,只是没有名字而已。当年我们乘坐嘉安线去嘉定时经过这里,只见人来人往,倒显得比安亭老镇更热闹些。
不少工厂开始入驻花桥,最先进入安亭人法眼的是“好孩子”童车厂。这家厂从校办企业起家,当时是花桥最早的民营企业,上海各大商场都有其产品销售。于是通过嫁往安亭的花桥人,安亭人就直接去厂里买童车,不仅品质好,还比商场便宜。这或许就是“工厂店”模式的开始。20年前我外孙女出生,我就去那里买了辆漂亮的童车。我想,这是昆山花桥依托上海发展的第二步。
随着新世纪到来,昆山的发展跨出了更大的步伐,2005年,江苏省启动“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的花桥国际商务区的建设,变化就更是日新月异!作为普通安亭人,我们看到的是,那些商住两用的六层楼又拆了,随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商务圈。这里有赛格电子商务楼,规模很大,安亭人要买点什么电子产品,都就近往西,开车只需十分钟,根本不用花一个小时去上海市区。“好孩子”大厦高高耸立,然后是大型商城、会展中心、饭店、电影院等一一建起,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从此,安亭人连看电影也首选花桥“渡凡”影城,路近且便宜。
我到安亭28年,眼看着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这里高楼林立,除了商用楼,住宅楼也一幢幢矗立起来,即使是安亭当地人、花桥当地人也分不出哪些属于安亭,哪些属于花桥,因为两地已经完全融合成一体了。虽然花桥与安亭只隔了一条河或一条路,但花桥的房价和可使用上海电话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安亭人,我有不少的同事、邻居很早就购买了花桥的住房,最多的是别墅,因为那里绿地更开阔,道路更宽敞,河水更清澈,环境更优美。接着,上海市区的居民也闻风而动,纷纷在花桥商务圈、绿地大道买了房。
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那带着歧视色彩的“西头人”叫法早就消失不见了。昆山花桥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仅衣着打扮完全与大上海接轨,他们的消费能力更是令人刮目相看。2013年10月,地铁11号线延伸到花桥以后,安亭和花桥更是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了。安亭人看到,每到双休日,安亭“嘉亭荟”购物中心里熙熙攘攘,至少一半是“东来”的昆山花桥人,如果不开口,你绝对分不出谁是花桥人,谁是安亭人。而安亭人的“西进”也越来越深入,因为昆山的许多工厂店产品,吸引了大批上海人,安亭人理所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常呼朋唤友,开车去采购价廉物美的商品:“好孩子”童装特卖,秋冬羊绒大衣工厂店,男裤工厂店……
再者,昆山的古镇历史底蕴深厚,兼具江南水乡之神韵,大受上海人的青睐。周庄、锦溪、千灯……去那里可赏美景,可听昆曲,可品美食。历史悠久的亭林公园,新开辟的天福湿地公园,也张开怀抱,欢迎上海人的到来。昆山花桥已成为安亭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至此,安亭和花桥,两个门对门的近邻就真如李白所说的那样,“相看两不厌”了!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