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国BBC推出一部纪录片《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5个素昧平生、但生命均剩下不到一年的绝症患者,共同度过了4个难忘的周末,他们彼此分享对疾病、生死与爱的感悟,以更勇敢的方式走向生命尽头。普通人对于“死亡”这个话题颇为避讳。但“死亡”这个人生阶段,却又是谁都逃不过的,尤其在老龄化程度加快的当下。
2012年,嘉定区迎园医院作为上海市安宁疗护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设安宁疗护病床。住进这里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生存期仅有3到6个月。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和医务人员面临着怎样的挣扎,又如何重新理解生与死的意义?
“人生分为多个阶段,死亡是必经阶段,但是极少有人愿意主动谈论这个话题。”嘉定区迎园医院安宁疗护科主任金静娴说,为了让更多晚期癌症患者解开心结、坦然面对,医务人员与社工、志愿者共同努力,希望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安宁又有尊严。
迎园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位于嘉定区墅沟路420号一楼,走入病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静”。12张床位上,大多数患者安静地躺着或坐着,很少聊天嬉笑。中午饭点,只能听见些许汤匙与碗盘刮碰的声音。
安宁疗护科主任金静娴告诉记者,安宁疗护病区主要收治恶性肿瘤、癌症晚期患者,经评估生存期在半年内,且临床治疗上已基本无望。患者入院前虽然与与家属商讨过,但当真正进入病房那一刻,仍然有担心、忐忑、害怕乃至绝望:“我是在这里等死吗?家人会放弃我吗?我与外界还有联系吗?”
67岁的老李曾是这样一名患者,2015年他查出患前列腺癌晚期,当时长海医院的专家预估他的生存期不足3个月。他和家人不愿放弃,转至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继续治疗,但化疗几次后情况仍然不乐观。最终,他与家人商量进入离家不远的迎园医院安宁疗护病房。
“起初我也不懂什么叫安宁疗护,我就觉得我身边的病友一个个走了,我很害怕,感觉像等死一样的。我那时才63岁,刚退休不久,突然之间不舒服,一查就是晚期,天塌下来了。”老李退休前从事电子信息管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从买菜、洗菜、烧菜一手抓到瘫痪在床,他无法接受自己身体的无能为力,癌痛更让他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少言少语、胃口不佳,最初的日子里,老李情绪低落,很消极。住进安宁疗护病房后,他的状态发生了转变。和三甲医院不同,安宁疗护更侧重身体舒适和心里安宁。身上不再插管,停用刺激的抗癌药物,改用止痛剂。医务人员会每天定时前来陪他们聊天谈心。
“他们每过一个月给我定个小目标,这个月我要能自己爬起来,下个月我的脚能下地。每实现一个目标,医生、社工就会表扬我,我一点点有了信心。”老李回忆道,医院后来还给他安排了一位校友志愿者,听他讲母校上海大学的故事,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时光,我的求生欲越来越强,坚持参加各种康复锻炼。
经过近一年的安宁疗护照顾后,老李出院了。现在他成为一名安宁疗护志愿者,他和喉癌患者阿龙结对,鼓励他战胜心魔和病魔。
“我是唯一一个活着走出去的癌症晚期病人,我是死而复生,我的第二条命是医生给我的,现在我要回报社会,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去启发病友。就算到了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仍然要对生活充满信息,万一奇迹真的出现了呢!”
在安宁疗护病房的活动室里,张贴了各种照片,生日、春节、端午,只要病人愿意,每个节日医务人员都会和患者一起过。
“长期住院会让人心情压抑,感觉和外界隔绝了联系。通过举办活动,让他对生活有期待,对世界仍有好奇心,求生欲就一点点产生了。”护士长陈烨说道。
这本病人心愿本、安宁疗护日记本、相册记录了这些年医务人员与患者走过的点点滴滴。“陶阿姨在世的时候,很喜欢过生日,无论自己生日还是别人生日,她总是拍手唱歌,还要戴红帽子,蛋糕还比别人多吃两块。只要有生日会,我们提前告诉她,她兴奋地像个孩子。”陈烨回忆道,“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更多的是朋友、是家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生如夏花之灿烂,逝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对生命历程的美好诠释。当一个人已经无法避免地走向死亡时,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面对死亡、接受死亡,这是许多人都需要学习的必修教育课程。”安宁疗护科主任金静娴说,我们一直在说优生优育,但是老龄化日益加重的今天,优死这个话题我们必须直面。如何坦然面对死亡这个阶段。
“有个肺癌晚期的阿姨生病前一直和女儿关系不好,住院了女儿也不来看。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女儿能看她。我们这边有家属例会的制度,我就和其他亲戚一起劝说,最后女儿来送她最后一程,她流着泪走了。这个事情对我触动非常大。”金静娴动容的说道,“临终时候,病痛的折磨是其次的,我们更多做的是打开病人的心结,让他了无遗憾的走。”
或许是上天开的又一个玩笑,去年金静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现在病情稳定,继续投入工作。之前领导曾考虑为她换岗位,她却拒绝了。
“我是医生,就更不能逃避这个问题。我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面临死亡的人,怎么样也摆正心态。生病后我能更有同理心,能与他们产生共鸣,他们也更能接受我对他们的治疗。”金静娴解释道。
作者:嘉融媒记者印沁沁
编辑:陆玙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