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爷爷:六年烙过上千个葫芦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0年3月19日 13:39:24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葫芦谐音福禄,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葫芦烙画也是一项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嘉定工业区嘉盛园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喜欢在葫芦上作画的“葫芦爷爷”——许隽英。


1cb3b72e7bcf43af9e5ca046a3491713.jpg

d40ba94318d7464d8e77964f2026eb54.jpg

6年间许隽英烙过的葫芦就有上千个,家中现有的葫芦作品有300多个,创作内容包含了人物、山水、书法、走兽等,拙朴自然又精美高雅。烙画中融合了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还能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这幅十二生肖中的“马到成功”图,那高昂的马头和警觉的双目、伸展的前腿,描绘出了骏马奔腾而起、俊逸剽悍的身形。

3de5115d867c4939b03679bb0dfb1858.jpg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葫芦烙画以烙铁代笔,在葫芦光滑坚硬的木质表皮上,画出点、线、面,就像毛笔一样,使用的时候能用出软硬度来。他说最享受的并不仅仅是完成一件作品,而是从它还是一颗种子开始,培育出苗,等到葫芦长成,然后挑选一些品相比较好的葫芦,经过风干、日晒、甚至把玩以后,待葫芦的水分干透,再把自己喜欢的内容烙上去。


e0cb9f9b45e9401ab3967c5e8d7bc0bb.jpg

c6e4c97ba13e4578b01488f13764d24b.jpg

许隽英坦言,其实烙画看似简单,但并不是光会画画和使用电烙铁就行的,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由于葫芦表面光滑,对温度的掌控比普通木板需要更加细腻,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创作时火候的掌握和力度,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b5826909f0134e3caa082b4090df3ac4.jpg

今年63岁的许隽英,1976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海军炮兵,在舟山服役,主要保护岛屿之间的航道。退伍后在公交公司工作,平时就喜欢种种葫芦、花草,有空也会练字、画画。6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许隽英接触到了葫芦烙画。57岁开始学习烙画的他,相较别人困难更多。视力不好,手也迟钝。每天上百次地重复练习,一不留神还会被烙铁烫到手。

7363a528af2d44bcac4f534595afa6cd.jpg

2018年,许隽英被查出口腔癌,但是他并没有停止烙画,与病魔斗争的同时还创作了十二生肖系列作品。“只要对生活保持热情,病魔就是过眼云烟。”

作者:上海嘉定工业区微信公众号,编辑:李依赟

05360e4fe552456e8ccc5a418f18026f.jpg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