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老张的菜场奋斗史……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0年11月16日 14:26:21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要说什么地方最有生活味,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菜场。

走进新成路街道的皋成菜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叫卖声、讨价声、闲话家常……

微信图片_20201116120951.jpg

“这个菜场赞哦!”来买菜的张女士告诉小嘉,“小菜新鲜,关键是都很干净。”说起这个摊位的块状分割设计,就不得不提到皋成菜场的负责人张兴君,以及他的“传奇故事”。

张兴君很早就和菜打起了交道,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来上海打拼。一开始,他在温宿路的小菜场里经营蔬菜摊位。因为想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起床,白天的空余时间,经常会拿着本书看。时间一长,周边的摊主都知道“老张是个有文化的生意人”。

2004年,温宿路菜场的负责人想找个助理,就找到了老张。

微信图片_20201116120956.jpg

“敢不敢做?”“敢!”一个字,一句话,成了老张的生活转折点。温宿路菜场的管理员做了没两年,老张就应聘成为新成路街道皋成菜场的经理。从摊主到助理再到经理,老张的菜场奋斗史开始了新的篇章。

老张说,菜场是最市井、最有烟火气的地方。现在都在说“小康生活”,来菜场看看就知道什么是老百姓的“小康生活”。

过去,附近村民种的菜自己吃都不够,现在不同了,自家都吃不完。老张就琢磨,是不是把农民自家种的小菜都收集到菜场里,直接卖给摊主,既拓宽了摊主们的货源,也解决了农民的“余菜”。

可是,周边的“余菜”毕竟数量有限。老张又开始帮着摊主们想办法:山东老家的菜多且价廉物美,能不能从山东找一家合适的批发商,为皋成菜场的摊主供货?老张一刻也闲不住,说干就干。一边比对价钱,一边看菜源的“成色”。虽然忙得团团转,但成果却喜人。就拿大白菜来说,每斤只要0.6元,比市场批发价还便宜一点,关键菜还新鲜。

“经理经理不光要谈得好生意经,还得理得清摊主的心。”年底统计账目时,老张又发现了新问题——菜场两头的摊位生意都不错,但中间的不太景气。

摊主好,菜场才能好。为了实现摊主“共同富裕”,老张又开始想办法。他一家一家走,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原来摊位结构是长条形的,比较古板僵化,顾客走进市场后只能走到底,或走回头路。久而久之,更多顾客就愿意只在两头买。另外,长条形摊位是封闭式的设计,对摊主们来说摆放货品十分不便。

微信图片_20201116121000.jpg

老张在考察其他市场、商场等设计后决定:长条形摊位不要了,摊位分隔成块状。地砖改成明快的颜色,停车位也同步增加,这么一改造,菜场焕然一新,摊主们的生意还真就有了改善。

2012年,皋成菜场被评定为嘉定区一星级菜场。此后,每年进阶一星,2016年成功进阶满级成为嘉定区标准化五星菜场。如今的皋成菜场有118个摊位,每天人流量达到4000人,成为辖区内居民的买菜必选之地。

微信图片_20201116121004.jpg

去年,上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皋成菜场备齐了干湿垃圾桶,还实施进货单追踪记录、每日消毒清洁等。

“要说不苦是不可能的,但现在回头看看,还是甜更多,都是值得的。”在老张眼里,皋成菜场就像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

微信图片_20200904085140.jpg

作者:嘉融媒通讯员张燕,编辑:唐敏、武利荣、卓明霞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