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都喜欢买衣服,而家住嘉定工业区福蕴社区的董春阳却恰恰相反,她已经好多年没有买过衣服,却常常有新衣服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跟着小嘉去看看~
来到董春阳家中,她正坐在缝纫机面前忙碌。操作台上摆放着熨斗、剪刀和各种布料……阳光正好,阳台上晾晒着她刚刚新做的几件羽绒服。她说,这些是她为今年冬天准备的。
“一来是因为羽绒服价格偏高,但是时间久了款式就陈旧了,又舍不得压箱底。”董春阳调侃说,再加上自己是梨型身材,很多好看的衣服,因为剪裁的关系上身效果不佳。这样的情况遇多了,她便萌生了给自己做“定制款”的念头。
16岁时,董春阳跟所有的时髦女孩一样,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她会定期买《上海服饰》,看里面的模特怎么穿,然后自己照着搭配,并且添加一些创意。不过,最吸引她的还是书中的制衣样图。董春阳学的是机械制图,看懂制衣图样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泡泡袖非常流行。董春阳也找裁缝做了一件,可穿上后却显得肩膀很宽。拿回家,董春阳根据面料和版型自己动手稍作调整,再穿上身,效果焕然一新。从那天开始,她便从改衣服慢慢变成了为自己做衣服。
董春阳觉得,评判一件衣服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修饰身材、掩盖缺点,自从自己量体裁衣后,她已经20多年没在外面买新衣服了。最近,她正忙着为自己定制羽绒服:“羽绒服看似只是一件衣服,却是集合了物理原理、材料技术、缝纫技术、生物加工技术于一体的产物。”董春阳格外看重羽绒服的含绒量和蓬松率,坚持自己挑选羽绒,短款的衣服一般需要至少100克,长款的在150克左右。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浮动,但是相比店里买的还是实惠不少。
打开董春阳的衣柜,从毛衣、大衣到羽绒服,无一例外都是她自己做的。为了衣服更加时尚好看,她还到处去淘一些饰品来装饰服装。大到毛领子、小到一颗纽扣,经年累月已经摆满了整个阁楼。
董春阳还自豪地展示了一件最近新做的紫色格子大衣:这件衣服的制作难度其实很大,要先仔细熨烫布料,而且由于是格纹花色,所以每一格的边和角都要对齐,否则做出来的衣服看上去就是斜的……一道道流程下来,整整花了她一个多星期时间。
董春阳有好几本厚厚的相簿,里面记录的是她整个青春。她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服装设计飞速发展,有些款式至今流行,比如蝙蝠衫、棒针衫、喇叭裤……这些款式她做了个遍,甚至连婚纱也是她自己缝制的。
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衣服走出去,遇到有人夸赞、询问购买处时,董春阳会开心地告诉对方:只此一件,是自己做的。现在,她经常在嘉定工业区同心园大客厅“开课”,希望更多人学会量体裁衣,穿出自己的魅力。
作者:通讯员唐凌斐
编辑:朱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