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走进“一代儒宗”钱大昕的世界

日期:2025年5月7日 18:00:45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钱大昕是清代饮誉海内的学者,被称为“一代儒宗”。今天(5月7日),东南硕望——钱大昕纪念展在外冈镇文体中心开幕。展览现场,观众得以沉浸式感悟先贤的智慧之声和“诗礼传家”的时代魅力,与钱大昕的学术世界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钱大昕相关文物悉数呈现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人。钱大昕自幼受家学熏陶,随祖父钱王炯、父亲钱桂发学习八股文与诗赋,打下坚实学术基础。十五岁考中秀才,展现非凡才华。后入苏州紫阳书院,结识吴中名士,诗名远播,与王昶、曹仁虎、王鸣盛、吴泰来、赵文哲、黄文莲并称“吴中七子”。钱大昕一生博览群书,深研经典,尤笃好史籍。他精通六书、九数、天文、地理、氏族、金石之学,对历代典章制度、政治得失、人物善恶了如指掌。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一生著书立说,共计三十五种,合三百余卷,被清代学者推为“一代儒宗”。

图片

步入展厅,30余件(套)珍贵文献、实物及众多图像资料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再现钱大昕这位学术巨匠的学术魅力和高尚风范。其中,一件《皇清诰授中宪大夫詹事府少詹事钱君墓志铭》尤为引人注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嘉定地方史专家、副研究馆员林介宇介绍,这件由钱大昕朋友王昶撰文、伊秉绶书丹的作品,详细记录了钱大昕的生平,不仅文字篇幅颇长,且以极小字书写,在传世作品中极为罕见。

图片

现场还展出了《钱大昕先生手简》十五通,即15件由钱大昕书写的家书。这些家书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丈夫、父亲的一面,更体现了他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他写给夫人的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生活的细腻关怀;写给儿子的信中,则充满了对孩子成长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林介宇说。


感悟“诗礼传家”的时代魅力

“短棹远冲烟树外,绿蓑渔子话乡风。”“依依墟里散炊烟,短短笆篱带晚川……”钱大昕不仅在学术上成就斐然,其笔下的嘉定外冈更是如诗如画,成为他学术灵感的重要源泉。这场纪念展恰似一座桥梁,连接起往昔与当下,让市民得以触摸那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件珍贵的手稿、典籍、信札以及历史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钱大昕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市民范庆忠观展后说。

图片

钱大昕以“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垂范后世,其家族“诗礼传家”的千年文脉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从钱大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卓越风范,到钱学森、钱伟长等近现代名人家国天下的精神标高,“诗礼传家”的《钱氏家训》在不同时代绽放光芒,如璀璨星河,跨越千年而历久弥新。

开幕式上,“钱氏家族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项目发布。外冈镇文体中心负责人邓妙华介绍,接下来将通过举办专题展览、打造特色场馆、讲好大思政课、开设线上专栏、制作系列短视频、开展主题活动、推出文化研学路线、开发文创产品这八个举措,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钱氏家族历史与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矩阵化,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图片

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前往现场深入了解“一代儒宗”钱大昕。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出席活动。

服务信息

展览时间

5月7日-7月31日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8:30—20:00

展览地点

外冈镇文体中心(中泉路76号)

一楼展厅及二、三楼展示廊

作者:撰稿:杨育杰、戴晨阳(实习)

编辑:杨玉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