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每当我读到这几句诗,眼前就会浮现出江南古镇的秀美风光。古镇不仅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也牵系着读书人心中的乡愁。捧读嘉兴女作家张嫣的新书《江乡最好是分湖——走读长三角古镇》,如同推开了一扇意境淡远的古镇之门。
正是风景如画的季节,张嫣以嘉兴为起点,踏上寻访长三角30个古镇的旅程。首站分湖,恰是孕育嘉兴人杰地灵的水乡文脉。“江乡最好是分湖”,出自朱彝尊的这句诗,将分湖的婉约与恬静勾勒得淋漓尽致。分湖之美,美在那一泓悠悠碧水,潋滟岁月的光影;美在那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似有诉说不尽的故事。作者通过查考地方史志资料,探寻分湖深处的文化脉络,让我们这些未曾涉足的读者,也能透过文字领略其独特韵味。
虽说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但俗务缠身,未有机会将那些古镇一一走遍。书中所述很多是我未曾踏足过的,如王店、木渎、陶庄,在作者的笔下,它们宛如待字闺中的佳人,各有风姿。作者一路行,一路用笔墨缓缓写来,将这些古镇之美一一呈现,令人心向往之。
对于枫泾、西塘、乌镇这些我曾游历过的古镇,在作者的笔下又有了新的模样。她能留意到古镇建筑上精美的雕刻,那是民间手工艺人匠心独运的见证;感受到古镇美食中蕴含的烟火气息,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滋味;捕捉到古镇风景中最动人的瞬间,那是自然与人文交织出的画卷。在唤醒旅行记忆的同时,也涌起再次前往的念头。
张嫣的笔触不仅描绘古镇的风景与美食,更多的是挖掘古镇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她探访名人故居,仿佛能透过那陈旧的桌椅、泛黄的书卷,感受到曾经在此生活过的名家气息。她查考文史资料,将古镇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给读者。这种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行游记,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关于江南古镇的文化志。
作者:撰稿周洋
编辑:费凯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