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潭 | “海员村”记事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7月8日 14:18:25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刷到一个视频:一艘从西非满载原油的轮船回国,途经印度洋,遭遇了超级风暴,风雨交加,到傍晚风力达到十五级,海水发蓝发黑,再看看船尾,上下颠簸起伏,拍视频者说:“特别害怕,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回家’!”

这视频让我想起老家的海员。家乡陈村细数起来有十多个海员,因此有人叫其“海员村”。中赵家堰有朱建明,南赵家堰有金惠德、赵基平、赵志高,北赵家堰有沈兴根、赵正新,吴王村民组有吴兴根,费家村民组有陈秋明……工种有船长、大副、二副、轮机员、大厨等。当年,这些海员散布在各条船上,如果在一条船上工作,足够有能力远航世界各地。

其时,能当上海员是件光彩的事。一是政治条件要好,因为海员从事的是涉外工作,所以政审严格。另一个要求身体条件好,长期在海上航行,身体不好哪能扛得住?1974年,马陆48人被招募,体检下来只有12人合格。

“海员村”的海员来源,一是从部队里回来的复员军人,二是回乡工人的子女,三是直接去部队招聘,四是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五是厦门集美航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事情我始终关心,因为其中多是我亲戚、邻居。就说赵正新,我从小就由父母做主,认了他的爸爸为干爹;赵基平和赵志高是我爱人的隔壁邻居;还有朱建明是我的邻居,小时候一起挑羊草、车铁箍。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一点轮船上的知识,如:轮机员负责机舱,大副、二副等除了驾驶轮船外,还要负责甲板货物装卸等等。其中,金惠德是最早进上海远洋公司的,他从马陆中学毕业当海军,复员后进了远洋公司。他原来学的俄语,后自学英语,刻苦认真,当上了船长。有一次,团结轮在公海上起火,时任和田轮船长的金惠德勇敢坚毅,硬是把团结轮拖回港口,获得嘉奖。据说他是高级船长,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于2019年病逝,公司派员参加其追悼会,致悼词。我与他是相邻村民组的人,还听说他酒量好,不知确否?但和田轮救团结轮之事千真万确的,因为我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条消息。

据说远洋轮的伙食也不差。赵志高是大厨,现在还是我的邻居。他说,出行前要备足吃的主食和各种菜料,包括料酒、酱油、生姜等,船上每天早餐基本不雷同。此外,船上还专门有食用水仓和生活用水仓。当年海员还有个值得炫耀的事,就是可以从国外带回彩电、自行车等。在那个年代,电器、自行车等是凭票供应的,有的东西在当时见所未见。

当海员风险大,这是尽人皆知的。1978年,岳阳轮驶入荷兰鹿特丹港,遇上12级台风,抛锚,锚链断了,驾驶台倾斜40度,如果达到45度船必倾覆,多险呀!人在床上滚来滚去没法睡;厨房里做饭,锅子要用铁架固定……就这样与飓风奋战了三天三夜,真是惊心动魄!还有一次,岳阳轮从广州出发去青岛进厂修理,遇到2个台风,本来只需3天的航行花了10天才抵达。

端午节前夕,我去赵志高家小坐,他妻子正在裹粽子。当赵志高讲到海员抗台的险情时,他妻子忍不住插话:“他每次出海前,我都会哭上一晚。早知道当海员这样危险,也不会嫁给他了。”

我又刷到了一个在大风浪中远航的视频:巨浪冲刷上甲板,海员在奔走,讲解的声音刺痛我的耳膜。海风咆哮着,在深海面前人类显得无比渺小,整个船像被大海玩弄的玩具……

“海员村”的海员们,你们大多数时光都在远洋轮上工作、生活,直到退休才真正上岸。如果有机会让我采访你们每一个人,肯定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惊心动魄的经历。深深地致敬!中国的海员!


撰稿:赵春华

编辑:刘静娴、黄骊越

分享到:
打印